星河半落山中寺,计量学子再寻诗
——中国计量大学社会实践“唐诗之路宗教遗存调研”小分队
2018年初,浙江省政府报告中就将“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列为重大举措之一。“浙东唐诗之路”是指从钱塘江开始,沿浙东运河经绍兴、上虞和浙东运河中段的曹娥溯古代的剡溪(今曹娥江及其上游新昌江),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椒江以及余姚、宁波、东达东海舟山和从新昌沿剡溪经奉化溪口至宁波的一条道路。同时,它也蕴含着“文化支路”“思想之路”等含义。2018年7月,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唐诗之路宗教遗存调研”小分队11人延续16级“唐诗之路”调研课题的研究。他们分别前往自钱塘江始沿浙东运河经萧山、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宁波等地大致南下的“唐诗之路”纵贯大小十几个区域,感受在贯通融合中成长诗歌文化,更重要的是探索悠悠唐诗之路与沿途的大小宗庙的深厚的渊源,让世人看到“唐诗之路”更丰富的魅力。
本次调研小队以“唐诗之路”为基点,走访调研当地寺庙、政府、旅游局等地,通过发放问卷、采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宗教发展现状以及与诗路的联系状况。
“华雨注龙湫,只在此山,便成香海;昙云来鹫岭,试看兹坞,即是慈航”。这句话说的正是萧山瓜沥镇上的航坞山。小队成员寻访了萧山市政府与航坞山上的白龙寺。当问到有关于宗庙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矛盾的问题时,政府的工作人员与僧人给予了一致的答案,经济建设不仅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修行,还方便了香客游人的拜访。一定程度的经济开发有利于宗庙进行日常运作,但在如何把握商业化程度,白龙寺与航坞山的经济与文化建设给予了其他地区宗庙发展一些启示。
绍兴组的同学于7月12日前往绍兴平阳寺调研,通过走访参观寺庙,发放调查问卷,采访僧侣等方式来获得更多数据和信息,调查诗人曾经走过的名寺现状,去思考如何更好的保护传承寺庙遗存,更好的宣传唐诗之路。通过寺庙文化与周边茶园发展特色旅游业,既能够变文化效益为经济效益,更好的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在服务信众香客游客的同时,保护发展了寺庙遗存,让无尘古刹的魅力流传千古。
上虞的曹娥庙自古颇负盛名,许多多唐代诗人像周昙,赵嘏,贯休等人都在此留下过千古名句。访千古名庙,悟传统孝道。曹娥庙几经历史的变迁,其中蕴含的优秀孝道基因永恒不变。历代迁客骚人都大为赞誉曹娥的孝女事迹,在此处留下千古佳句。
宁波古寺颇多,调研小队选取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的保国寺以及位列佛教禅宗五山之一的“东南佛国”天童寺。
“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还笑长门赋,高秋卧茂陵。”调研小队的同学在嵊州调研了四明山红佛寺、当地旅游局、独秀山大明寺,了解到当地唐诗之路开发状况以及宗庙发展。
众所周知,新昌是江南佛教的集大成之地,天姥山、大佛寺等享誉全国。“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石城寺所作,当时的石城寺便是现在赫赫有名的新昌大佛寺,同学们也是慕名前往,还去了南岩寺。调研接近尾声,同学们拜访了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的竺岳兵老先生,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对于唐诗之路与宗教遗存相关的问题,他侃侃而谈从古到今,不在话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掀开历史的尘封,那些久远的记忆一字一句敲击着世人的灵魂,唤醒对于文化信仰的思考。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唐诗之路宗教遗存调研”小分队响应十九大关于发展“一带一路”、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浙江省政府对“唐诗之路”的重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浙东的山山水水中体会江南的魅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更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增强文化软实力,青年的责任。暑期社会实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停止,“唐诗之路”源远流长,调研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7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