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为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传递社会正能量,山东大学法学院“三下乡·千村行动”社会实践团队“朝阳普法助困团”来到阳信县东部中心养老院,开展针对孤寡老人的访谈服务活动。在阳信县商店镇政府以及阳信县东部中心养老院张主任的联系帮助下,上午9时左右,团队成员来到了东部中心养老院,通过志愿服务、心理关怀等方式,向老人们传递温暖。
团队成员与养老院张主任以及几位老人合影
张主任首先为团队成员介绍了养老中心的基本情况,养老院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设计床位600张,主要建筑物为两栋三层、局部四层的楼房,和一栋独立餐厅,目前有来自阳信县东部五个乡镇的400余位孤寡老人在养老中心居住生活,在这里老人们通过自发的努力以及护理人员的照顾,得到了很高的生活质量。
团队成员首先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在养老院内同迎接团队成员到来的老人们展开访谈交流。团队成员事先买了香蕉、葡萄等水果,在同老人聊天的同时,团队成员也为他们剥水果、倒茶水,老人们吃着水果,笑容可掬的和团队成员聊起从前。
团队成员为老人剥好水果
蒋青徳老人,今年91岁,是一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光荣军人,虽然老人年纪很大,但思路仍然很清晰。蒋青徳老人用含混不清的声音告诉队员们:“我20岁参加淮海战役,有个炮弹片打到我腿上了,落下了残疾,后来才退的役。”老人还鼓励团队成员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报效国家,在老人温和的目光下,团队成员感动于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与光辉岁月。
蒋青徳老人与团队成员亲切交谈,展示左腿上的负伤痕迹
团队成员打扫养老院大厅卫生
团队成员在与老人们进行交流之后,在养老院内打扫了卫生。从室内建筑到室外场地,团队成员没有放过一个角角落落,老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下午,团队成员走进养老院老人们的房间,为老人们提供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整理床铺、洗衣服、打扫房间卫生,送上心意与温情。在为老人们提供志愿服务以及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老人们目前最需要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心灵上的慰藉。老人们平时很少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当孙子、孙女辈的团队成员来到这里时,养老院的空气也变得欢快温馨了。
58岁的高玉坤老人,曾为生机背井离乡去天津打工,但因为工伤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于家里没有人照顾,他在村大队书记的帮助下来到了养老院。高玉琨老人对团队成员说道:“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像我们这种没儿没女,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还能住的这么好,不时还有你们过来看看,多好呀。”
团队成员了解到高玉坤老人工伤的情况后,向高玉坤老人讲解了有关工伤赔付的规定内容,并向养老院负责人员反映了相应的情况。高玉坤老人在团队知识普及手册和队员讲解的帮助下,清楚了自己尚有获赔权益没有得到实现,表示希望团队为他提供建议帮助。团队成员为他和养老院留下了联系方式,以期能够提供长期帮助。
团队成员在高玉坤老人房间打扫卫生
团队成员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与赡养相关规定的普及活动。今年75岁的燕丰信老人,由于儿女拒绝抚养,有没有其他亲属,只能依靠自己的积蓄在养老院居住。团队成员义愤填膺,为他讲解了老年人权益相关的事项,并鼓励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燕丰信老人握着团队成员的手说道:“有你们这些后生关心我就够了。”团队成员向养老院张主任反映情况后,张主任也表示会尽力帮助燕丰信老人维护自身权益。
团队成员在向燕丰信老人普及有关赡养规定
今年67岁的高树成老人与一名队员碰巧是同乡,老人已经16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拉着团队成员的手,老人激动地说起了记忆里的家乡和自己一直没有回家的辛酸苦楚。从村东头的水湾,到屋前屋后的邻居、水井,老人越讲越动情,说道:“你们能来看我真是太好了,在外边和老家不一样,在外边你们就相当于我的孙子孙女,是我的亲人了。”老人眼眶发红,在团队成员的安慰下,留下了含着思乡之情的泪水。团队成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希望能够多来陪伴老人,温暖他独自在外的心。
高树成老人拉着团队成员的手,讲家乡的故事
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团队成员为他擦干眼泪
老人依依不舍的送别团队成员
在团队成员与各位老人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老人们的身体问题以及家庭问题后,团队也在政策法规方面为老人们做了解答。经过一天在养老院的服务与访谈活动,团队成员们在为老人们带来爱心与温情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老人们的鼓励与温暖。正是因为团队成员以及老人们心中都有难得的真挚的感情,才让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宝贵起来。养老院张主任向团队成员表达了感谢与赞许:“你们山东大学法学院学子来到我们养老院进行访谈服务活动,真正的为老人们带来了温暖与力量,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再接再厉,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88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