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销路,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民收入,青岛农业大学“互青农”农产品助销实践团以“互联网+农业”为依托,赴菏泽市成武县九女集镇展开了“三下乡·千村行动”电商拓展农产品销路的实践活动。
实践伊始,实践队员抵达九女集镇高堂村,以座谈会的形式与高堂村村委进行交流。期间,实践队员了解到高堂村全村人口一千余人,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村里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老龄化问题太严重了。”村长秦思龙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外面跑,毕竟在村里光种地一年一亩地顶多挣一千多块钱,远远比不上在外面打工挣的钱多。”目前高堂村仍有15户贫困户未脱贫,主要原因是其年事已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劳动力创造价值低。
在谈及当地村民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时,治安主任王心月说道:“电子商务对于村民而言还是比较新鲜的词汇,你看我的手机也还是只能打电话的老年手机,智能机根本不会用。”说着,王心月向实践队员挥了挥自己的手机。
在与高堂村会计高利庆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村中农户的电脑持有率高达70%,然而利用率却几乎为零,平时家里的电脑基本束之高阁,只有家中的孩子回来才会拿出来使用。
实践队员们深入走访贫困户,与政府低保贫困户王奶奶交谈:“粮食都会有固定的人来收,但是价格很低,我们也不了解市场价格是多少。”王思翠奶奶的一席话让实践队员们意识到销售渠道单一给农户带来的巨大困扰。
实践队员们走访高堂村一位经营纺织品的微商陈女士。“我的客户就是咱们九女集镇的人,客户下单我就亲自去送货上门,太远了我就干脆不接这一单了,”微商陈女士无奈的说道:“发快递要跑到镇上去,还得付邮费,实在不划算。”陈女士的一席话将高堂村物流落后这一发展阻碍暴露出来。
在高堂村的一家超市中,老板娘惋惜道:“我们也听说过可以通过网络销售产品,但是我们文化水平有限,也没有人教给我们该怎么做。”实践团队也因此认识到:想让电子商务在高堂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需要要理论知识和实践两手抓。
通过一天的实地调研,青岛农业大学“互青农”农产品助销实践团不但通过村委会的介绍对高堂村的发展现状有了基本了解,而且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意识到当地发展电子商务的各种障碍,这为将来在高堂村开展电子商务调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88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