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向来是江南水乡的代名词,十步一回廊,百步一画栋,白墙黛瓦是诗人篇章里浪漫的句点,小桥流水是今人心上清静的归处。竹子,是江南明艳中的一抹翠绿,“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古人给予竹子的赞誉。竹雕,将竹子以桑葚和茶叶同煮,让它染成黑色,以一把刻刀雕出世间百态是国人化腐朽为神奇,化须弥于万象的造诣。
7月10日,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实践之乌镇小分队,来到江南水乡南栅的一间竹雕店里。通过采访,乌镇小分队了解到店主的丈夫以前是广美的学生,二人03年在广州相识相知相爱,06年来到乌镇开了两家竹雕店。从此以刀代笔,一横一划刻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店主说竹雕与油画实则异曲同工,只是将画笔换成了小刀罢了。二人当初选择竹雕,一则是因为与油画相近,二则是喜欢这个工艺。竹雕工艺传承千年,根据雕刻的细致程度来划分,摊位架子上支着一只老虎,以竹以刀却雕刻出毛茸茸的虎毛,看上去仿佛有着纤细的质感。在小器物上作画,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审美传统——对高超技艺、精巧细节的崇拜和赞美。
延续传统并不是一味的守旧,精雕细琢却束之高阁并不能更好地宣扬传统,只有与民同吸同呼,才能传承于无形。店主深谙此理,她不仅会雕刻传统的国画,也会在较流行的样式上雕刻人们想要的图案,更会因地制宜,雕刻乌镇东栅,西栅等全景,满足游客游览,购买物品的需求。最令人新奇的是火折子与竹雕的结合——打火机。火折子是古代的点火工具,只消吹几下就可以点燃物件。外壳是斑驳的竹子,上面雕着各式各样的图案,还坠着流苏。真正的继承,是推陈出新,结合时宜。
夫妇二人从事竹雕事业已有七八年,在南栅开了两家竹雕店铺,夫妻相帮,共营事业,共续传统。
执子之手,与子同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夫妻共进同退相伴风雨的故事,而在乌镇,就上演着这样平常却又动人的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90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