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廖承志(1908-1983)先生110周年诞辰。作为新中国侨务战线的奠基人,侨务工作的先驱者、开拓者和躬行者,廖承志关心侨胞,心系侨教,于1960年创办华侨大学,担任第一任校长,并担任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他为新中国建立完整的、面向海外华侨子弟的国内华文教育体系,以及我国的侨教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和智慧。华侨大学国旗护卫队以护卫国旗为使命,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以展现当代大学生团结进取、积极的精神风貌为目标。在廖承志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华侨大学国旗护卫队将用自己的行动向廖公致敬。
本次社会实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饮水思源,寻根访迹。通过走访廖承志故乡当地人及纪念馆,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廖公的生平事迹,并联系华侨大学的创立增强同学们对廖公的敬仰之情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院校交流,提升自我。通过交流福建和广东的几所中学和高校国旗护卫队来进一步了解廖公,并加强院校间的交流,纪念和缅怀廖公诞辰110周年,加深对华侨学校文化的了解。
一、饮水思源,寻根访迹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社会实践队员们开启了广州的第一站——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陆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是孙中山联俄政策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军校虽多易名,因校址初设于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吸取苏联红军的建军验,实行军事与政治井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强化军事政治训练,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成为国共两党的将帅摇篮,在中国近代治政治史和军事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黄埔军校,这个响亮的名字90多年来一直牵动着海内外无数中国人的心。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它在艰难困境中成立,走过曲折发展的道路,为民族的解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爱国、团结、奋斗”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黄埔群英相中,我们看到了廖仲恺先生的身影。他是黄埔军校党代表,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1917年至1923年先后担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广东省省长等职,后以大本营秘书长的身份协助筹办黄埔军校事宜,积极为黄埔军校筹集经费,呕心沥血。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同年8月20日被刺身亡。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坚守初心,继续前行】
广州七八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就在我们前往纪念馆的路上,一场倾盆大雨不期而至,珠江似乎格外的欢迎我们这些客人,水很快就没过了膝盖。但是抱着对廖承志先生的父母——廖仲恺与何香凝同志的敬意,国护队员们一起涉水前往纪馆。
纪念馆工作人员根据活动人数以及场地范围对队员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队员们在明确目标后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队员们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协助馆内工作人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参与、热情洋溢,传承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随后,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廖仲恺和何香凝先生一生的光辉事迹,以及廖承志先生的成长历程。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廖仲恺何香凝同志的生前事迹,他们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他们的子女廖承志、廖梦醒也投身革命洪流中,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坚强奋斗。何香凝同志还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且她的画与革命实践紧密相连。
给我们讲解的林老师说:"其实不是因为喜欢才去了解,而是去了解之后才喜欢上了。”参观完后,我们更体会到了廖仲恺、廖承志两代的光辉业绩,无愧“一门忠烈”的伟大家庭。缅怀先烈,启迪后人。我们要纪念、学习他们的伟大革命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为祖国的团结统一而努力奋斗。
通过对几位伟人生平的了解,我们在缅怀的同时,也在每次将国旗撒向廖承志广场的天空的时候,多了一份敬意与感动。
【东江纵队纪念馆——弘扬东纵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队员们从广州辗转到了惠州,来到了罗浮山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史迹展厅、烈士名碑、曾生文物室、前进报社旧址(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生祖居(坪山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都集中展示了东江纵队和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与丰功伟绩。一幕幕画面,一座座雕像,东江纵队纪念馆用铁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光天化日之下。抗日战争爆发后,祖籍东江的华侨华人及各团体代表,在周恩来、廖承志的直接推动和关心帮助下,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组织华侨在赈灾救民、宣传发动民众、组建抗日救亡团体及抗日武装、参加战地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战争是惨无人道的,对无辜的百姓更是如此,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这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需要后人来呵护和珍惜。东江纵队纪念馆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视资料,还原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保密工作始终贯彻执行党为适应抗战需要确立“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保密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策略和原则。在敌后抗战中,充分发动群众抗战,把保密工作做到群众中去,通过群众掩护,保守机密,使对日伪势力的保密防范及情报递送安全地在群众中开展。自抗战以来,我党根据战斗形势发展和需要,按照党的保密工作原则,纵队在抗战中开展“深入虎穴·营救精英”“秘密护送印刷机”、“与盟军成立情报工作组”等保密抗战工作,为整个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隐蔽战线上,东纵地下工作者、交通员了情报的安全和及时递送,往往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英勇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已的宝贵生命保住了党的秘密和情报的安全,保证了革命的胜利。这充分体现出了革命先烈们保守党的秘密的高度自觉性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以至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宁可牺牲生命也要保守密。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保密工作,是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认真地开展党的历史研究和学习发扬保密工作的优良传统作风,发挥红色保密宣传教育作用,使我们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在“香港秘密营救”中,许多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被困香港,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及时致电廖承志,指出:许多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被困香港处境艰险,文化界人士中不少是我国文化界精华,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出来,并转移到后方安全地区。廖承志、张文彬等接到指示后,当即在香港,宝安、惠阳等地先后召集广东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的领导干部开会,决定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任何代价完成任务。由于时间非常迫,必须以最快速度开展营救。会议作了周密的部署,设法迅速转移在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护送到港九游击基地,再转移到惠东宝根据地,最后护送到大后方。
华侨和港澳同胞不仅在财物上支持国内的抗救亡工作,而且其中不少人还投身到抗战行列。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先后参加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华侨和港澳同胞达1.500多人,许多成为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拯救民族危亡为国捐躯。为广泛争取海外民众的援助并同海外援助团机构建立联系,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推动下,由宋庆龄出面发起的“保卫中国间盟”,积极支持东江地区入民抗日。1939年初,华侨和港澳同通过“保卫中国同”转交给生的捐款一次就达港20万元。在1940年以前,东江地区人民抗日武装的经费和物资主要是华侨和港澳同胞捐助的。
二、院校交流,提升自我
【华南师范大学国护队交流】
刚出地铁口,华南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队长和队员便前来迎接。来到教室,我们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大家都十分热情,使我们在各种调侃和欢笑中打成一片。之后介绍了两校的国护队体制和训练特点,在训练方面,他们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是大于我们的。国护队需要不断进步,队员需要不断进步,获得提升和成果最快的方式就是训练。与华南师范大学的这次交流,是两校的初次交流,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给予了我们动力,愿两校国护队共同努力,友谊长存!
三、结语
饮水思源,今日华侨大学的日新月异,离不开廖公为华侨大学的创立远走奔波、亲力亲为。走进廖公,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好地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是华侨大学国旗护卫队的目标,也是华侨大学国旗护卫队前进道路上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实践地的走访以及在社会实践的交流中,在每晚讨论会上,成员们一起深入探讨廖公品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努力继承发扬廖公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内心的收获和冲击使我们明白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改善、弥补。走出校门,走进廖公,风貌优良的国旗护卫队将会给华大在外的宣传锦上添花,以大学生国旗护卫队队员为载体,带动各阶层人士关注红色文化,使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前路漫漫,吾辈承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37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