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文化建设高质量成为新时代热词,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了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为响应党的号召、探索传统文化产品的发展道路,8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践团队八仙队来到江苏省苏州市,拜访了苏绣大师邹英姿先生,了解苏绣艺术在新时代传统再生的现实状况。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走进邹英姿老师的个人艺术馆,满屋的苏绣吸引着队员们的眼球。“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像古人毫不吝啬对刺绣精品的赞美:色彩鲜艳而灵动自然的作品让人想起去年南京举办的“禅心绣悦”邹英姿刺绣艺术展,这些风格独特的代表刺绣作品,令队员们眼界大开,作品中密集的独特针脚如同水滴一般,浸润过观者的心房。邹英姿老师把它叫做“滴滴绣”,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
邹英姿老师出生于苏州镇湖。六岁开始随母亲学习刺绣;二十岁随恩师王祖识先生深研刺绣技艺;后又求学于各大艺术院校,多年来,潜心研修画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于作品中,博采众长,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刺绣艺术特点。邹先生告诉团队成员,技艺从古代来,传统的绘画技法与刺绣相辅相成,加之代代苏绣传承者的努力,苏绣才在能今日仍散发出逼人的魅力。
随后在邹先生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对她的作品又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例如在《鸣沙山》系列作品里,邹英姿老师采用近乎写意的手法,在色彩简单的丝线组合中营造出远近的沙丘。用滴滴绣针法创作的细碎沙粒,起伏的荒漠,空旷的原野,给人以亘古的安宁和寂静感。明月照见的弥漫沙尘,给人扑面而来的风沙效果,沙粒相撞,如嘶如鸣。
邹英姿老师苏绣珍品
智慧作阶梯,攀登苏绣的新高度
“有些人花了一辈子时间也默默无闻,其实是否真正优秀不在于年纪,而在于思想。有特点,能够绣出来,那他就是一个优秀的刺绣大师。要成为这样一个优秀的刺绣人,有些人一辈子也做不到,有些人只要有思想就可以,刺绣到了顶端是靠脑子的,而不是手艺。”邹英姿老师这样说道。在邹英姿老师的儿时记忆里,“刺绣”是母亲针下戏耍螳螂的小猫;是莲叶下游曳的金鱼;是母亲坐在初冬的阳光里纳鞋底的密集针脚;“刺绣”是生活,是赖以养家的技艺。很多年以后,当邹英姿用“滴滴绣针法”将中国敦煌壁画、佛造像和遗书的高古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赢得了无数的惊叹和赞誉。邹英姿老师真正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了刺绣,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无尽的爱。
邹英姿老师的这种从容与成功都是来源于前期的积累,谈话过程中她提到学习和耐磨性是必不可少的,像刺绣,前期必须要有深厚的功底与见识。十年里,邹英姿老师与苏绣朝夕相伴,才有了今日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对于邹英姿老师的坚持,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钦佩。
邹英姿老师与实践队员亲切交流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在当下的时代潮流中,传统的苏绣产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对于苏绣的传承来说,古人的经验理念固然重要,但不断为其注入新的血液,苏绣的发展前路才会光明。队员们在采访中提及苏绣发展问题时,邹英姿老师说道,在她看来,机绣的出现会对手工其实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机器永远是机器,手工的东西永远是手工的,机绣与手工不矛盾,反而作为商业来讲,它是一件好事情。
由于艺术馆大多落座在苏绣小镇,所以团队成员也向邹先生提问了有关旅游业对苏绣的影响。与我们采访到的其它刺绣大师不同,邹先生认为:虽然旅游永远和文物挂钩,但刺绣是需要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的,也就是说文旅融合这条路并不是一定有利的,旅游应当先把文化弄好,其次是旅游,应当把文化放在首位。所以万事要讲究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才是双赢。
最后邹老师还提到,若是当代年轻人要发扬广大苏绣,应该具有安静的心,朴素的心来做这些事情,不要好高骛远地去看外面花花世界。技术与经历,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
邹老师与实践队员合影
邹英姿老师的话给了实践团队成员很大的启发,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来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和保护好苏绣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一个城市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所以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创新发展动能;把握好旅游与苏绣文化结合的度;要提高苏绣的地位,增加人民的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37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