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奉献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梦马”支教团队来到雅安市汉源县片马彝族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彝乡的孩子传播知识、普及生活常识、表达关爱,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爱心捐助,传递温暖
除了想为片马彝族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团队成员们还想通过自身的力量为孩子们做点什么。6月20日至7月2日,“梦马”支教团队携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英语协会下寝进行物资收集,希望通过全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物质关怀,传递人文温暖。
本次物资收集主要针对大四毕业学子,旨在收集棉被、书籍、衣物等闲置物品。物资收集过程中,毕业学子听说是为片马彝族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进行爱心捐赠,为他们带去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温暖,都纷纷表示支持,将自己的衣物、棉被等进行捐赠。
此次物资收集活动共计收集棉被20余条,衣物500多件,在与中国白鲸鱼旧衣物回收公益组织取得联系后共换得笔记本200余个,铅笔400多支。
一件毛衣、一条棉裤、一支笔、一份文具…这些在我们身边不以为然的东西,却是远方的他们万分珍视的欢喜、希望。
以梦为马,传递希望
7月23日,团队成员准时到达约定集合地点,前往片马彝族乡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前往彝族乡中心小学的道路十分崎岖,汽车在高耸的山峰下行驶,老态龙钟,旁边就是湍急的河流。行途颠簸,许多队员都开始出现了不适的反应
"妈呀,好险的路哟,我在想我等会儿会不会晕车。"一队员苦笑着说。
"哎呀,放宽心,心情轻松点就不得了。"
"不行了不行了,快给我一个塑料袋……"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一声声难受的"呕……"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全体队员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目的地——雅安市汉源县片马彝族乡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里面的教室屈指可数,一栋学生食堂、两个泛黄的篮球架、水泥地的操场——简陋又带有年代印记的学校,这就是当地小朋友们读书的地方,也是他们唯一能读书的地方。
相互感动,共筑未来
队员们到达时虽已是傍晚,但暮色掩映之下队员们出乎意料地发现学校里仍然有几个小朋友们向校门口张望着。看到队员们的到来,这些害羞的孩子只是腼腆地笑着,用笑容表达欢迎。
大山的小孩慢热,不大主动说话,队员们为了让小朋友们放松不断地找他们聊天、玩游戏,如此小朋友们才慢慢放松下来。
天色越来越暗,队员们不大放心,便提议送他们回家,一部分队员留下收拾行李。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过去了……送他们回家的队员终于回到了学校,但与之前有说有笑的离开相比,大家显然沉默了不少,甚至有人眼睛红红的。
晚上,送小朋友回家的队员说出了缘由:原来这几个小朋友为了等待队员们,早上七点过就从家里出发,因为从他们家到学校要走四个多小时,路上全是陡坡、泥地。回想起来时一路颠簸的艰辛,比照孩子们四个小时柔弱的身躯在不平坦的山路间行走的场景,每一个人都沉默了,但每个人又同样升腾给予孩子们最大的爱和力量的决心。
多样课程,多彩分享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多样发展的需求和好奇心,支教的课程设置得丰富多样。
考虑到激发小孩子们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团队首先安排了一节寓教于乐、操作简便的科学实验课——制作水火箭。从用手工纸在矿泉水瓶上剪裁出火箭的基本形状,并对自己组的火箭进行命名,到最后在操场上“试飞”孩子们每一步亲力亲为,在实践中体验到“动手”的快乐,也不断激发着他们探索奇妙物理知识的好奇心。
“砰”、“砰”、“砰”…水火箭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在孩子们脸上映照出一片片光影。队员们知道水火箭留下的影子其实还带有孩子们对渴求新知识,向往美好事物的余晖。
大山交通闭塞、信息迟缓、教育落后。深山的人不齿谈性,性知识一直落后,生理教育缺口大。队员们考虑种种厉害关系,勇敢谈“性”向孩子们普及生理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体育课上,孩子们跟着队员们学习简单的体操动作;舞蹈课上,“翩翩起舞”的舞姿逗得满堂欢笑;家访活动,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实地关爱孩子们的成长。
日子一天天进行,支教活动很快就进入了尾声。不善言辞的、害羞的孩子们不敢问哥哥姐姐们会不会想他们,以后还会不会再见面,只是用最瘦削的笔尖写下最真挚的话语“我会想你们的”“谢谢”。
支教活动结束后,“梦马”支教团队还特别制作了片马彝族乡支教宣传视频,记录与孩子们相处的美好时光,同时吸引更多的同学们对偏僻山村孩子们的关注,为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奉献自己的爱心,将优秀的传统传承下去。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青春和汗水绘制蓝图,以爱心和梦想传递希望,构筑未来。未来,“梦马”支教团队还将在公益的道路上将一如既往,关爱的心将会继续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7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