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走进风情彝乡,感悟风土人情
峨山,因山之巍峨得其名,因水之迤逦钟神秀。
有着“临郡岩邑,省会南藩”之称的峨山彝族自治县,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也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小城峨山,山水城林交相辉映、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是小城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虽然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峨山,会有不同的峨山印象。但是,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会沉醉于小城峨山的彝族文化风情。
火红的八月,汇集着火的色彩;
热情的八月,吟唱着彝家歌谣;
八月,古韵彝乡迎宾客,秀美峨山庆佳节。
在热情奔放的八月,山东大学“同心燃梦”宣讲团走进峨山彝族自治县,探寻彝乡变化,感受彝族文化,探究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辉煌彝山·华丽蝶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峨山彝族自治县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愿望。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0.1亿元、增长12%。
队员在采访方嘉华老人
对于改革开放后峨山的巨大变化,85岁的方嘉华深有体会,他见证了小城峨山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县城变成现在的美丽小城。方嘉华是土生土长的峨山人,在与宣讲团成员讲到峨山的变化时,老人开心地说道:“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我有四个孩子,以前吃也是很困难,家里很久才能吃上一顿肉,哪像现在天天都可以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住房条件也提高了,交通也十分便利。”
四十年辛勤耕耘,四十年开拓创新,四十年奋发图强,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峨山。
天下彝家·笃慕梦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也都不同程度地积淀在民族文化当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遭受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之时,峨山县紧紧围绕“文旅活县”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彝绣、先祖、圣火、花鼓四大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开始了彝文化自觉的艰难旅程。
峨山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本土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努力打造“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和“中国花鼓舞之乡”两张名片。成功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火把狂欢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具有峨山特色的彝族文化旅游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天下彝家·笃慕梦园”名片更加响亮,全年共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2亿元。
不知不觉本次社会实践已经接近尾声,小城峨山质朴醇厚的民族气息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峨山的街道两边有着彝族风情的建筑,连路灯的装饰也是带有彝族文化符号的样式。在峨山,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彝元素,具有浓郁彝族风情的火把节、开新街、祖先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再比如每天都可在峨山电视台和峨山人民广播电台看到彝语节目。正如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展望未来
人类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环境中,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本,是民族凝聚与发展的深层动力。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这个民族,最根本的就是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在这个大交融的时代,外来文化正对民族传统文化逐渐侵蚀的今天,每天都有诸多语言、文字在消失,谁都无法回避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在本次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峨山——中国第一个峨山彝族自治县,正在试图通过文化自觉,探寻一条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后的时代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可能游离于民族文化之外,而民族文化必然也要以民族经济发展为坚实基础。少数民族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同时推进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客观规律的文化发展运营机制、经营机制,实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9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