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 “东方金字塔”美称的陕西省,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而被誉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的华阴老腔,以其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的声腔及追求自在、随兴的痛快感而被后人所传唱。
8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丝路上的守望者实践队中的陕西分队的成员来到中国著名古都——陕西省西安市,来感受这座古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韵味。调研队员们有幸在高家大院现场感受华阴老腔的魅力。
实践队员在高家大院门口留影。
初识华阴老腔之美
华阴老腔起源于明末清初,最早为陕西省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其落音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2006年,华阴老腔入选首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调研队员在西安市高家大院拍摄的华阴老腔现场表演。
亲临感受老腔之韵
2016年,央视春晚上的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再一次将这黄土高坡特有的“摇滚”唱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队员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来到高家大院置身其中去感受这份独特的风情。队员们第一次在现场看这样的演出,也十分惊喜于华阴老腔带来的不亚于摇滚演唱会现场的震撼。“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老艺人们的表演激昂雄壮,眼神里都放着光芒,夸张的表情、高亢的声线和饱满的情绪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队员们即便有些听不太懂陕西唱词,但依旧深受老艺术家们慷慨激昂的表演感染,全身热血沸腾。几把不显眼的乐器,却让观众每一秒都觉得震耳欲聋、气势逼人。在这些农民出身的老艺术家身上,丝毫看不到“表演感”,即使这些表演他们可能每天重复表演很多场,但是也丝毫感受不到老艺人表演时的松懈,有的只是百分百投入的精气神儿和无穷无尽的表演热情。表演结束后,队员们了解到这些老艺人平均年龄已达到七十岁,对此队员们也是深受感动。之后队员们随机采访了几名观众,他们也纷纷表示这情感激昂、刚烈豪放的表演让他们内心澎湃,深受震撼。
非遗老腔的传承之路
“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黄土高坡上土生土长的嘹亮唱腔唱段,浓缩了原生态的黄河文明,苍凉雄浑、荡气回肠。但由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近几年,陕西省华阴市文化部门为抢救濒临灭绝的古老剧种,把这种幕后表演形式推到前台,让人们在欣赏它高亢激越腔调的同时,可以看到演员张扬、豪迈的表演。然而,后继无人的困难依旧是传承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打破家族传承戒条,通过办培训班、带徒弟等方式去培养出优秀的传承人。同时,华阴老腔也凭借电视剧、话剧《白鹿原》的热播,进一步被大家所熟知、热爱,老腔开始从“家族戏”华丽转身为名流戏曲。华阴老腔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 华阴老腔这一弥足珍贵的独特文化遗产,必将迎来光明灿烂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6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