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日照8月27日电(通讯员黄涌泉、孙德藩)“割双鞋垫送情郎,小小鞋垫情义重。”‘割花’,五莲当地俗称‘割花子’,又名‘割绣’,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割花鞋垫’因为其制造工艺复杂,逐渐被快捷方便的机器制造的鞋垫替代。为了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工艺,8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遥光实践队来到‘割花鞋垫’的起源地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探寻‘割花’技艺的前世今生,为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的发展传播贡献绵薄之力。
实践队到达闫秀荣家中,进行‘五莲割花’实地调研
自幼学割花,上学谋深造
‘割花’,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始于明末清初。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闫秀荣自幼学习‘割花’手艺,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五莲割花的传承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她的《龙凤呈祥》、《龙井吐金》等五件作品永久收藏,并长期陈列展示。
8月27日,实践队员前往闫秀荣家中进行实地调研。在与闫秀荣交流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她从小受到奶奶和母亲的影响,不到十岁就拿起了针线,学习‘割花’手艺。尽管因为家庭和工作的缘故,她用于‘割花’的时间有限,但她对‘割花’的兴趣并没有消减。2004年,她正式退休,开始从事‘割花’工艺传承工作,开始了每日“针线笸箩不离身,戴上花镜就穿针”的生活。闫秀荣说:“为了能画出更好看的图案,我去老年大学深造了两年,系统地学习绘画。”如今,她设计出来的鞋垫已经不是为了垫在脚底,而是成为一种工艺品,许多人将她制作的‘割花’鞋垫裱在相框里收藏。
闫秀荣亲自示范,向实践队队员介绍‘五莲割花’的制作过程
慢工出细活,万针缝精品
实践队员们在闫秀荣的介绍下,参观了部分‘割花’作品,实践队员对这些做工精细的鞋垫的制作过程十分好奇,闫秀荣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制作‘割花’鞋垫的过程。“首先要画一幅图纸,先确定它的主题,再考虑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它所要体现的寓意,各种的颜色的交相辉映尤为重要。”据悉,‘割花’一共有六个步骤,首先制作“褙子”,然后是剪样,接下来就是画上设计好的图案,然后将两“褙子”对放,之后是纳绣,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最耗时、最重要的步骤。最后一个步骤是割绒,用利刃将绣好的鞋垫从中间割开,从而使鞋垫自然成绒,形成两只花色图案相同但方向相反的鞋垫。
“制作一双纯手工的割花鞋垫是一个技术活,可能你们这些大学生所知道的鞋垫都是从工厂来的,那些机器捣鼓几下就能出一双鞋垫。但是‘割花’鞋垫耗时又耗力,一双成品鞋垫得纳上五六万针,一般都要十天半个月做的快的也得一个星期。”闫秀荣说道,“这也是割花鞋垫如此珍贵稀少的原因之一,因为每双鞋垫都倾注着的心血实在是太多了。可惜的是,现在机器生产如此发达,很少有人再学这个了。”
闫秀荣老师制作的‘五莲割花’作品
技艺广教学,割花永流传
据了解,以前在五莲县,‘割花’是每个女孩必备的手艺。在媒妁之言的年代,媒人去男方家里说媒时,通常会在怀里揣上一双姑娘缝的‘割花’鞋垫,男方家就能从这双鞋垫中看出女方是否心灵手巧。在五莲民俗里,刚过门的新娘必须向公婆,甚至包括叔婶姑姨等长辈以及兄弟姐妹等同辈,奉上一双亲手纳绣的‘割花’鞋垫,以示尊重和友好,同时也展示自己的贤惠。“我结婚的时候,给婆家带去20多双鞋垫,但是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种习俗了。”闫秀荣说道。
优秀的文化离不开保护和传承。“在被评为‘五莲割花’传承人之后,政府给了我很多的支持。我在日照开了一个店,出售这些手工制品,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人了解‘五莲割花’。”闫秀荣说道,“只要有人来学,我都会全心全意地把这个技术教给他们。我希望通过我的双手,让更多人认识‘五莲割花’,喜欢上‘五莲割花’,让‘五莲割花’走出五莲,享誉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7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