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8月13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团委组织的“黄河源”实践支队在队长青楚珩、副队长廖婉滢的带领下赴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开展实践活动,调研黄河源区的生态现状以及生态保护情况,宣传和普及黄河源生态保护知识。
关注生态,我们在行动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应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3月,环境保护部改组为生态环境部。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高,但普通民众乃至各高校师生对生态保护的了解仍不多,因此对我国的生态保护情况,尤其是“母亲河”黄河的生态保护情况的调研以及宣传刻不容缓。
2010年,由北大及中央电视台联合组建的科考队进入黄河源腹地,发现曾经的黄河正源——星宿海已经干涸见底,当地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快,国家投入巨资对黄河源地区生态进行修复,并于2017年1月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基于以上背景,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新成立了“黄河源实践支队”,深入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区,探寻和记录“母亲河”之源的生态保护情况,拍摄和制作微纪录片,为普及黄河源生态保护知识做出一定贡献。
实地调研,我们在行动
8月6日,支队一行12人来到青海省环保厅的生态检测中心,同清华大学青海校友会潘岳秘书长等一同进行参观调研。环保厅李主任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监测中心的概况及发展目标。
8月7日,支队来到黄河源保护区内的玛多县,预备在黄河源核心区展开为期4天的科学调研。在园区的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园区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8月9日,支队一行在保护区森林公安同志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去了牛头碑。牛头碑屹立在措日尕则山,全体铜质,设计独具匠心,造型古朴沧桑。在牛头碑附近的草地上,支队成员用样方法测定了牛头碑处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数量,为分析旅游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影响积累数据。
8月10日,支队在清晨乘车进入黄河源国家公园,公路旁时有路旁成群黄羊,藏野驴出没,队员们用拍照,摄像,水彩画记录下它们矫健的身姿,感受到生态保护的硕果,并用样方法统计了公路两旁的植物种类和丰富度。回到玛多县,队员们采访了饭店老板、杂货店老板和旅馆老板,调研了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保护区政策的理解和看法,了解了当地人眼中玛多县的经济和生态保护现状。
8月11日,队员们继续进入黄河源收集数据,在鄂陵湖边用相机“捕捉”斑头雁,赤麻鸭,金雕的身影,积累了大量素材,傍晚回城后,队员又不辞辛劳登山拍摄了夕阳下的山峰,感受祖国河山壮美。
黄河源之行,草原青青,野物成群,队员真切的感受生态保护成果,感动于国家和青海省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支队希望通过自己的材料体现黄河源生态现状,展示黄河源之美,呼吁更多人热爱和保护三江源。
队员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98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