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参与“寻访老校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专项实践活动,追寻大工“红色记忆”的历史脉络、感悟大工“红色摇篮”的家国情怀、提升青年“红色筑梦人”的使命担当。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寻访老校友寒假社会实践团于1月中下旬先后前往我校岩土工程研究所、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研究所,访问多位毕业于我校的学者、老师。
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将寻访对象确立为本校学者与老师,通过从教学、科研、育人等多方向与校友沟通交流,聆听其对大工多年来的记忆,以及对新一代大工学子的建议与期望。经实践团前期周密准备,我们联系到学校多个专业、多个研究方向的多位老师进行走访,力求在本次实践中感受红色基因内涵,为“红色基因”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实践团于今日先访问了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研究所的张宁川老师。进入办公室,映入实践队员们眼帘的就是“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和摆满书桌的研究书籍和研究资料。
张老师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我们,交流里主要介绍了海岸工程的专业特色,介绍了大工土木水利学院的发展。张老师于1979年进入大工,先后攻读了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海岸工程专业硕士,海岸工程专业博士,期间,见证了学校四十载的变化发展。张宁川老师在谈及学校变化之时,说到了宿舍、食堂、人数、科研水平提高和研究领域拓展等多个方面,感慨万千。张老师回忆道:“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导,这是一个红色力量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向下延伸”。对老师来说,“学在大工”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老师鼓励我们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投身国家伟大建设付出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来到建筑材料研究所,走访了建筑材料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艾红梅老师。艾红梅老师在大学时代便是班级团支书,一路走来,在大工与团和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老师说:“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大工每个人的奉献和接受来自高尚环境的提升。”“总得有人来无私奉献,做些什么事情。”老师说,党支部书记的活动和工作是相当多的,每天会消耗不少的时间,但老师觉得为党付出是值得和愿意的,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精神信仰,为生活和工作寻找方向。而对人的精神提升也是很有必要的, 艾老师提到了井冈山党校,对人们提高对党的认识,对光荣历程的了解有巨大帮助,“去过的人在那一段的时间里,整个人都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精神面貌。”艾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现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也应该有信仰和党性,努力提高认识,对社会有建设作用和推动作用。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大工精神”一路传承。在学校的老师、学者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为学校科研项目奉献终生的无私精神。提升我辈知识水平,信仰抱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9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