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参与“寻访老校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专项实践活动,追寻大工“红色记忆”的历史脉络、感悟大工“红色摇篮”的家国情怀、提升青年“红色筑梦人”的使命担当。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寻访老校友寒假社会实践团于1月中下旬先后前往我校岩土工程研究所、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研究所,访问多位毕业于我校的学者、老师。
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将寻访对象确立为本校学者与老师,通过从教学、科研、育人等多方向与校友沟通交流,聆听其对大工多年来的记忆,以及对新一代大工学子的建议与期望。经实践团前期周密准备,我们联系到学校多个专业、多个研究方向的多位老师进行走访,力求在本次实践中感受红色基因内涵,为“红色精神”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实践团首先有幸访问到岩土工程研究所郭莹老师,郭莹老师自1987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始终坚守在学校教学第一线,讲授土力学、基础工程等多门课程,并编著《土力学》等课程用书。郭莹老师以其“专心、用心”的态度,在每次上课前均用大量时间进行课程准备,正如同学们所说“每次上课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郭莹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始终认为教师教学是高校育人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我们能身体力行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那么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
在交流中,郭莹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个人的求学与工作经历,她尤其提到“学在大工”,讲述了自己在水利系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学习中,集体的氛围也对她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郭莹老师也鼓励我们能够传承大工优良的学风,担当起兴校强国的历史使命,希望我们能够传承和发扬大工红色基因,打牢基础,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实践团来到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访水利工程学院马小舟老师,马小舟老师自2000年起在大工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大工在新世纪发展的见证者。马小舟老师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为我们描述了初到大工时的所闻所见,多年来大工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科研方面水平的提高,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老师从“自律”、“专注”、“探索”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多点建议,并从屈伯川院长等一代老一辈大工人的故事谈起,勉励我们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提升自己,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辈辈相承、代代相传,“红色基因”已然成为大工人的精神图谱和文化脉络,早已扎根在大工人的灵魂深处,指引着一代代大工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实践团将继续追寻校友的红色故事和奋斗足迹,做好大工红色记忆的记录者与母校情谊的传递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97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