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号,天边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夏雨。早上九点,“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赴湘潭市红星村暑期调研团”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下辖的白塔寺村。团队成员按计划开展了方言调研之行。
(村部大门标牌)
村子占地面积很大,有一条主街道,其余的沿着一条水泥路一直延伸到三四公里之外,人家分布离散。即使每户人家都相距较远,但是这丝毫没有阻隔村民之间的人情。据团队成员对自己家乡的介绍知道:村子共6个村民组,共1835口人。留在村子并长期居住的一般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村子里面有幼儿园和小学,学校里面的老师和孩子平时都是用普通话交流,但是孩子在家与爷爷奶奶或者与同学交流一般都是用家乡话。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交流方式,导致孩子的普通话不是特别的标准。
据团队成员介绍,村子的青壮年平时一般都是在外地打工,所以村子里的留守儿童较多。而一般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孩子对当地方言都是特别的了解。再者当今上学有地区的限制,有的孩子即使小的时候跟在父母身边,但是等到上初中了就必须要回到自己家所在地继续学业。但是这直接导致了这些自小跟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不会自己的家乡话,回来与自己的爷爷奶奶以及其他叔叔伯伯交流就有一定的问题。
一天的走访让团队对白塔寺村的方言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再结合之前在湘潭市红星村及和平村的走访,可以看见,在乡村里的居民大多都是以当地方言进行交流,学校里面的老师都是用普通话教书育人。明确的交叉让孩子得以掌握两种语言。在方言的传承之中,乡村里的这种交叉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方言文化的传承。但是现在伴随着农村学校教育难以更上时代要求在不断的被吞并的背景下,这种交叉也会被淘汰在时代的潮流之中。那时候也许方言文化就会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有保护并传承方言文化的意识。在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好的与外界交流大多都是只教自己的子女普通话。这是方言文化在慢慢流失的主要原因。其实对于这些父母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考虑。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生于此,长于此,始终扎根在这片土地。他与这片土地的联系是抹不掉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中“少小离家老大会,乡音不改鬓毛衰”道尽了声音醉了年华,却扰不乱乡音。待到功成名就,待到年老色衰,待到他想找一片可以让自己休养生息的地方时,就着自己的口中的方言,他可以因这找到自己的最初的起点地。
(白塔寺村水田图片)
又是一阵细风,吹乱了思绪。方言之行让团队成员意识到许许多多一直存在与身边的文化传承问题。仅十几天的行动对完全改善方言现状是不可能,但是团队成员希望,片刻的努力可以唤起人们对方言文化的重视!
(乡村远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93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