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意气行八方,实践之路进四川。本着助力乡村振兴,发掘红色资源的目标,7月4号至17号,安徽理工大学“发掘红色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青年观察家团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从三个方面体现:重走长征路、发掘红色资源;感受彝族生活变迁,调研山村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支教活动。
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了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在这里,他们重温“彝海结盟”事件,在彝海边感受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的情谊。为了深层次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实践队员还对当时主持彝海结盟的彝族毕摩沙马尔各的孙子沙马依姑进行了人物专访,了解到了很多书籍记载以外的故事。同时,为了寻找前辈们的足迹,了解更多历史,对彝海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实践团重走了长征路并绕彝海一周行,随后参观了彝海结盟纪念馆、长征纪念馆并在彝海结盟纪念碑前重温入团誓词。
为了感受彝族生活变迁,调研山村脱贫攻坚,实践队员第二站深入到喜德县冕山镇彝族聚集村落——小山村进行实践学习,来到小山村村民委员会了解脱贫攻坚的现状和未来的规划,并在当地领导人的带领下走进小山村内部参观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农村风貌。彝族同胞吉木尔的莫是易地扶贫项目的受益人,实践队员走进她的家中,通过交谈得知,在四川省省安监局的帮助下她开起了超市。如今,她和家人不仅实现了生活基本脱贫,而且为周围居民的脱贫致富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吉木尔的莫给自己的超市取名为“感恩超市”,意在表达她对党的感恩之情。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民情,关注民生,实践团成员还在村里进行了随机走访,走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脱贫攻坚政策在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凉山州彝族同胞之前生活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实践团还特地前往凉山州州府——西昌市,进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进行进一步调研学习。实践队员们在这里参观,记录,分析,直观地了解到彝族的发展与进步,感受到一个民族从奴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的艰辛。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冕宁县泸沽镇泸铁小学,实践队员在这里为彝族小朋友进行了为期7天的义务支教。期间,实践队员们首先对孩子们进行了语文、数学等基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课后在学校的操场上开展了多项体育活动。接下来,实践团为学生们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讲,普及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预防的技能和灾害发生时急救的措施,并涉及到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实践队员还为孩子们播放了安徽理工大学宣传片以及安徽理工大学唱响《红旗飘飘》致敬祖国视频。最后,实践团在学校内对小孩子们举行了捐赠仪式,在物资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并且泸铁小学瞿校长对实践队员表示感谢:你们对孩子们的付出,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凉山州内红旗飘,彝海岸边脚步落。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发“青年观察家”实践团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嘹亮的誓词和寻访的足迹中结束了,此次赴川之路虽然波折艰难,但却意义重大,收获良多。实践队员带着丰硕的成果和对这里的不舍离开,相信以后他们一定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0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