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江西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宣讲团心得汇编(十五)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宣讲团

我们一直在路上

此次陕西之行,收获颇丰,记忆深刻,感触颇多。

这个七月,注定是不平凡的。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让暑假不再单调。因为这次三下乡,我收获了不少:团员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师生之间的关切和认真、工作的责任和快乐……一时间感触颇深,这里且一一道来。

十天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仿佛昨天才刚出发,而离别却在今日;十天,虽然时间不长,但离别同样让人依依不舍;十天,我们留下了汗水,收获了欢笑与喜悦。世上最难忘的就是那朝夕相处、一起欢笑、一同挥汗的人儿,还有这片饱含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土地。这十天,我们从赣南革命老区中国革命道路起点——井冈山的脚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陕北根据地,风尘仆仆地赴往黄土高原,又辗转来到当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一致对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地——十三朝古都西安。这一路奔赴各地参观学习,收获颇丰,对我今后的生活也有深远影响。下面以几点来谈谈我的感悟。

江西师范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会南昌市。南昌,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更有美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曾一度是中华民国军事首都。当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八一起义,就是发生在这座英雄城,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从这开始,南昌这座城的红色基因便深深嵌进骨子中,这片土地便叫做井冈山脚下的红色土地。

陕西曾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设点,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中国北方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有着起承转合的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光辉的一页。自1937年至1947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被誉为“革命圣地”。党中央的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先烈为守护家园洒下的鲜血浸透整个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便叫做高原上的红土。

宣讲团从井冈山脚奔赴延安、西安两地开展参观学习和理论宣讲活动,实地感悟延安精神,接受延安革命红色传统教育。

7月1日下午,宣讲团全体团员参加了2019年暑期赴延安理论宣讲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张艳国出席出征仪式并代表学校作重要讲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这一句嘱咐:宣讲团赴延安学习宣讲,代表着江西的形象,要思考并回答好苏区精神和延安精神的辩证关系,要思考并回答好中共七大与新中国成立的辩证关系,要思考并回答好赣南老区的“江西红”和陕西延安的“高原红”的辩证关系,在学习、实践中成长。这些殷切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宣讲团全体成员,敦促着宣讲团要以宣讲之行践行崇高使命。受张书记的讲话鼓舞,团员们无不感到振奋,整装待发,如一柄淬炼多日的利剑终要派上用场,表示对未来的活动跃跃欲试。

7月2日至3日,为使本次的宣讲之行更加顺利,宣讲团成员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使前期筹备工作更加完善,主观上则为宣讲团成员提供了充足的心理预热期,帮助团员提前进入状态。团员们走遍学校各个地标前拍照留影,这也是告诉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何而来,不忘初心从师大起航。

7月4日,宣讲团成员踏上高铁千里奔赴延安。途中秉承“时时可宣讲,处处可宣讲”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的爱国主义精神宣讲活动。作为宣讲团员们此次“延安行”的第一讲,宣讲团成员以建国70周年为背景向乘客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乘客共话红色故事,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团员还邀请乘客一起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引起乘客内心纯真的家国情怀。不知是谁开始唱起了红歌,团员立即响应跟上节奏。整个车厢齐唱红歌的场景极为壮观,相信参加过这次活动的人们将永生难忘,团员日后回想当时的情景都满身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这便是延安行的第一讲,是我们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伊始,也是我们认识到“时时可宣讲,处处可宣讲”的理念精髓所在,为延安行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7月5日上午,宣讲团在延安典训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三楼会议室开展以“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活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王东仓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此次主题学习活动,宣讲团全体团员参加本次理论学习。在学习中,王东仓教授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程,整理了多种多样的图文信息,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党在延安时期的十三年历史,以及延安经验对我党的重大启示与意义。团员们仔细聆听,认真写下学习笔记,对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思考。最后,王东仓教授指出,虽然延安十三年早已成为过去,但党中央在此期间的辉煌历史及其建立的千秋功业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我们在接下来的宣讲活动中,用心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弘扬延安精神。

7月5日下午,宣讲团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并开展了宣讲活动。延安革命纪念馆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到达的终点,也是1935年10月至1948年8月毛泽东居住地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由纪念馆和革命旧址两大部分组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我们跟着讲解员一同参观了解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程,抚触历史,让人唏嘘不已。深扎革命传统,汲取前行力量。本次参观活动深深激励了宣讲团成员,参观学习之后,我们随即在纪念馆内开展了以发放宣传册、收集参观感言、赠送文化衫、配戴宣讲文化徽章等为主要形式的宣讲活动。宣讲活动得到参观学习者的一致好评,有一队从杭州退伍的老兵们还说道,宣讲团弘扬的是正能量!这群青年人很棒!团员们深受鼓舞,并坚定决心要继续为广大群众宣讲,传承延安精神,弘扬时代使命。在此后的宣讲活动中,我们将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投入其中,牢记宣讲团的使命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延安革命纪念馆一旁便是王家坪革命旧址,这里承载了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军民坚持抗战八年的历史。宣讲团成员先后参观了中央军委礼堂和政治部会议室等建筑遗址。还来到小舞台前观看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陕北民歌《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安塞腰鼓的表演。表演结束后,我们纷纷上前和当地群众们进行互动,与当地群众们交流当地民俗文化并适时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地群众还在宣讲团的纪念册上留下寄语,纷纷与宣讲团合影留念,我们感受到了陕北人民对党深切的感情。当年党在延安的革命历史一代一代流传,这里的人民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流淌着红色基因的血液迸发出来的是对党的忠诚,对来自各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天傍晚,19时的延安太阳并未落山,余晖洒遍一个大广场,当地的群众围成一个大圈在做什么呢?原来是宣讲团走进了社区,在广场上与群众深入接触,寓教于乐。结合延安人民能歌善舞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广场上唱起了红歌,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加入一起合唱,歌声嘹亮,一时间让过路的行人不禁驻足。回去后,团员们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这次实践在我们一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月6日上午,宣讲团前往四八烈士陵园祭拜先烈,并聆听了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场教学。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宣讲团成员手执花圈拾级而上,缓步走向四八烈士纪念碑,并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向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意。随后依次瞻仰了王若飞、叶挺、邓发等革命先烈的陵墓,了解四八烈士们的光辉事迹。讲解员详细讲述了叶挺、博古、邓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宣讲团成员认真聆听,深受感动。在革命事迹陈列馆中,我们参与了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场教学,进一步了解到四八烈士的生平事迹,折服于叶挺将军的英勇伟大,并带着深深敬意离开陵园,久久陷于沉思之中:当年战火纷飞中,先辈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又能给当今繁荣的中国做出什么贡献呢?这个问题在接下来几日的学习参观实践中得到了真切的答案。

参观完四八烈士陵园,宣讲团马不停蹄前往延安圣地剧院,观看红色历史舞台剧红秀《延安!延安!》。舞台剧利用光影技术,从一位自上海来到延安的女大学生白雁鸣的视角,展现老一代人的革命理想,讴歌老一代人的壮志豪情,传承老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真实再现了延安十三年历史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红色信仰,谱写时代华章。宣讲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观看舞台剧深受震撼,精神上再次受到洗礼,我们深切感受到延安革命斗争年代的坚定力量和崇高信仰。

7月6日下午,宣讲团一行来到延安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跟随着讲解老师的步伐,宣讲团成员参观了见证革命时期的一座座饱经风霜的窑洞。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革命先辈们,竭尽全力,打下了新中国的一块块地基。在窑洞中,陈列着一本本承载着历史痕迹的书籍,一张张破旧的桌子,一把把摇晃的椅子,它们以一个个亲历者的身份带领我们共同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入口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座铜像,无不绽放着伟人的光辉。革命前辈们曾在这里劳作,在这里战斗,也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中华土地上的儿女们,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汲取力量再出发,宣讲团紧接着奔赴延安新区学习书院,学习新思想并开展宣讲活动。延安新区学习书院是全国首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体平台,对于宣讲团而言,这是非常宝贵的一次学习机会。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满怀期盼进入了书院。学习书院中“中国梦”和“伟大梦想”展厅展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参观学习之后,宣讲团成员通过发放宣传册、收集感言、赠送勋章等方式开展了宣讲活动。一位同是参观学习的干部真切对我们说:“你们青年一代要好好学习,不忘初心。”团员们重重地点了头,这句话不仅仅是放在心间铭记,更多的是落实到实践中,又用宣讲的方式告诉更多的青年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离开山上的书院,我们来到了山下的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张思德同志提笔的“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在栩栩如生的张思德同志高大雕像前,深情诵读经典老三篇之一——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声音洪亮,响彻这片天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此情此景,何时能再现?

7月7日上午,宣讲团上延安宝塔山参观学习,并开展以“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怀着崇高的敬意,团员登上宝塔山。烈日当空也阻挡不住我们激动的心情,在宝塔前,我们饱含深情地诵读了贺敬之的名篇《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情真意切的诗句表达了贺敬之对延安深厚的情感。宣讲团成员的诵读让在场游客深受感染,似乎回到了那个革命的峥嵘年代,感受着革命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和留恋之情。读完后我们才发现不知何时身边围满了被我们吸引过来的游客,他们带着崇高的敬意认真听我们诵读,很用力地鼓掌,仿佛这都不能表达出他们澎湃的心情。而今天正值7月7日,卢沟桥事变已经过去整整82年。宝塔山上空响起了防空警报,它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勿忘国耻。与82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宝塔山上红旗招展,山下的延安城摆脱了曾经落后的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向新时代迈进。最后宣讲团一路引吭高歌,高举旗帜,带着初心与使命大踏步走下宝塔山,去往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为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在杨家岭,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和解放战争,并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宣讲团一行统一佩戴团徽,身着统一服装,乘车抵达杨家岭革命旧址入口。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沿石阶而上,在窑洞前的空地驻足,凝神聆听讲解员讲解,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民领袖毛泽东和美国记者谈“所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亨利·诺尔曼·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延安诊治中国病人的动人事迹。团员们感慨不已,了解了当年抗战期间的艰苦历程,我们也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做合格的新时代青年。

7月7日下午,宣讲团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村落——梁家河村,实地感受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抵达梁家河村伊始,我们先是听取了讲解老师介绍“习近平的知青生活与他的群众观”,加深对习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了解;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梁家河村村史馆、知青旧居、知青井、知青淤地坝、知青沼气池等地,实地学习感悟了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一点一滴。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染着现场每一位学习、参观的团员,对习总书记坚定的群众观由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团员们也在思想上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高尚追求。在梁家河,我们也开展了实地宣讲,对来访的游客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游客在当年习主席下乡处再听这些理念,尤为感慨,他们等于是间接见证了习思想的形成发展。当地群众中有一位大娘对我们宣讲团赞不绝口,说,我就是喜欢你们年轻人,有理想,能抗事儿。

就这样,宣讲团结束了在延安的参观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在高铁上,还是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一行始终秉持“时时宣讲,处处宣讲”精神,走到哪里都不忘开展特色宣讲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播、践行着新思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主席的这句诗真切表达出了我们的热忱,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高高扬起,先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民族振兴做出更大贡献。(文/胡鲜燕 编辑 /廖嘉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030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在城市老街与社区中的生存纪实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中,老街区与社区活动中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走进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与居民们展开访谈,得以窥见方言在城市环境下的使用情况、代际传承差异,以及…… 高川雲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探方言脉络,绘文化图景

在文化多元的时代浪潮中,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脉络。为探寻方言脉络,坚定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觅音寻根实践队开展了第二次线上会议。本次会议…… 高川雲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方言宣讲,奏响文化传承

在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每一种方言都蕴含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是中华优秀传统…… 张心雨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方言之韵,传承文化之魂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探求方言应用领域逐渐减少及方言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等方言问题的原因,唤醒大众对中国语言资源的维护和保护意识,进一步弘扬和传…… 王圻安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发扬普通语,传承文化魂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发扬普通语,传承文化魂(通讯员:高宇航)普通话,如同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中华大地五湖四海…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开展2024年度二级学院团委书记抓基层团建述职评议考核会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团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1月10日上午,闽南科技学院于康美校区图书馆评建办开展…

同讲普通话,携手向未来

同讲普通话,携手向未来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6日电(通讯员:高宇航)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言启星芒实践队”前往山东…

聚焦发展 总结提升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社团工

为全面总结第一学期社团工作,推动闽南科技学院社团建设与发展,12月30日,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于闽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二楼会议…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深入日照,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之路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深入日照,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之路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组成里巷相望实践队,队员尚滢等回到家乡…

最新发布

调查贾鲁河污染源,人人有责
调查贾鲁河污染源,人人有责2019年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争当河小青,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队在早上7点半从学校的南门出发,开始了新一天的行动。今天的任务是调查贾鲁河污染源。今天要去考察的…
愿河水永远清澈永远辽阔愿人类永远生活的美好
愿河水永远清澈,永远辽阔,愿人类永远生活的美好2019年7月2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争当河小青,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队于早上七点半在学校南门集合,根据事先分好的小组,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南门赶赴七…
关于大学生对皮影戏了解的调查报告
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然而这项充满地方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面临着逐渐没落的情况。观众的流失,大师的离去,收入的微薄,生活的窘迫,皮影戏该如何的…
开展“河小青”,象湖水更清
开展“河小青”,象湖水更清2019年7月12日早上八点半,“河小青”助力河长制宣传团暑期社会实践队为助力“河长制”,争做“河小青”来到象湖生态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开展“河小青”,象湖水更清调查活动。…
“三下乡”之郑州紫荆山节水护水宣传
紫荆山之行节水护水之行--郑州水情的调查评估与宣传保护实践队爱护水、保护水、珍惜水、为水“治病”,都离不开对水的认识,深入掌握水情是关键。对水信息进行科学的选择,对群众进行水情教育,让普通民众在…
小小画笔握手中 食安知识记心中
2019年7月18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杨凌周李村食安技术调研服务队队员们准时到达周李村,开展今天的活动主题——食安知识手抄报的制作。人体的所需的能量只有通过食物的摄入才能获得,因此合理饮食均衡营…
雷州支教之行,一睹名城风采
今年暑假,我们前往雷州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从网上了解,雷州是广东省湛江市辖县级市,其中雷城是广东七大、粤西地区唯一且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是独特的广东四大区域…
湖南师范大学数统院师翼启梦:五步太极,拳心拳意
师翼启梦:五步太极,拳心拳意曹佳凝在讲解动作曹佳凝纠正学生错误动作(通讯员曹佳凝蒋自敏黄一竹)7月14日上午,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下简称“数统院”)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赴娄底市双峰县石牛乡树山中学师翼…
寻找贾鲁河污染源
寻找贾鲁河污染源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推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自古以后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如何,当今社会水资源浪费,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最近几年,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2019年7月14日…
贾鲁河生态环境调研
贾鲁河生态环境调研2019年7月1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华水河小青,争当河小青,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队,早晨六点便集合在出征仪式宣传牌前进行合影留念和任务分配。随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分组,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