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是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贴近民众、惠及民众的政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近日,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环境志愿团队,前往洛阳市周边地区开展以“聚力垃圾分类,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共分为四部分开展。
推行垃圾分类践行绿色发展
为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普及状况,进一步有效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环境志愿团队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先在洛阳周边地区开展了“推行垃圾分类,践行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志愿队员通过统计街道和社区内分类垃圾桶数量,分发调查问卷、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及面临的具体问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前居民存在垃圾分类知识比较缺乏、垃圾回收设施分类过于简单、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为更好地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志愿者们分组进行垃圾清理,并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志愿者们把在房前屋后、街道社区等地所捡到的垃圾放入正确的垃圾袋,以实际行动影响居民,居民们纷纷为其点赞,甚至与志愿者一起亲身参与到垃圾分类清理活动中。此外,志愿者们还深入走访社区住户,面对面宣传环保理念,手把手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与此同时,志愿者们细心留意各家各户具体情况,记录居民反映的信息,以便更好的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进校园 环保观念入人心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培养环保意识更要从小抓起。环境志愿团队实践活动第二站便深入洛阳市寇店镇五龙村五龙小学组织开展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为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垃圾分类,支教队员采取PPT讲解、具体实物模拟、课堂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在实物模拟环节中,实践队员分别拿出了投放垃圾的湿垃圾桶、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以及有害垃圾桶让孩子进行垃圾分类,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纷纷主动举手主动上前进行分类。遇到一些比较难区分的垃圾,例如:坚果壳、螃蟹壳、纺织品时,孩子们也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些学生更是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支教队员在提升自己环保意识的同时将环保意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孩子也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使环保意识从小植根于孩子们心中。
宣传垃圾分类共创美好生活
环境就是民生,全面展开垃圾分类工作,是助力美丽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环境志愿团队第三站赴洛阳科技馆开展“聚力垃圾分类,共创美好生活”的主题宣讲活动。
此次宣讲活动主要以知识普及、有奖竞答等多种形式向市民们进行讲解。活动开始之前,志愿队员向馆内市民分发宣传单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号召他们参与到宣讲活动中来。之后,志愿队员同样运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介绍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四种分类标准。其次,利用投放垃圾分类卡片的活动形式,加深了参与者对于不同垃圾类型的直观认识,引导市民们正确分类并投放垃圾。面对志愿队员的提问,市民们积极回答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场更是有一位市民就“废旧电池该如何分类”向志愿队员提问。队员就其提问对生活中易混淆的垃圾进行了区分讲解,减少了市民们存在的垃圾分类盲区,有利于大家携手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垃圾变废为宝 低碳举手之劳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资源的宝藏”环境志愿团队实践活动的最后一部分在宝龙广场附近开展了“垃圾变废为宝 低碳举手之劳”系列活动。宣讲队员以平时喝完的饮料瓶、不用的瓶盖、废电池以及用完的洗衣液瓶为材料,经过改装之后变成可以承载植物的花盆以及点缀房间的小装饰品。变废为宝活动的开展让大家意识到,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给生活带来很多美好的变化,尤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多使用一些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就能在源头上进行垃圾减量。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垃圾处理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又勤俭节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垃圾科学分类 文明你我同行
垃圾分类,小事不小,攸关民生。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由于观众对此次活动反响良好,近日,外国语学院再次受到科技馆潘馆长的邀请,第二次前往科技馆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活动。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当代大学生应当以切实行动,传递“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促使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美丽的生活家园,为创造和谐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12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