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会算账也会绣花,今夏看南财学子“寻绣归”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朱慧

二十岁的年轻绣娘,从西南到江南,不变的是热爱,传承的是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支持,匠人守护,民众关注”的大背景下,基于苏绣发展现状,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寻绣归”暑期实践团队来到苏绣小镇——苏州镇湖,为探寻苏绣发展新未来展开实地调研,以青年之力交出了最美好的传承答卷。

缘起 想学我就去了

李欣芮同学正在绘制苏绣底稿。张稆屹摄

团队队长李欣芮来自重庆,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川妹子。与苏绣缘起于对江南水乡的那一份古典情怀。初中时的李欣芮酷爱看古装剧,她深深地为古典文化的典雅,庄重,多彩着迷,面对磅礴深厚的中华文化,她说她就像是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她说:“我做不到影响别人,那我先改变自己吧。”于是,她开始学习古典舞,学习七弦琴。最终,她的目光落到了苏绣上,既圆了她的江南梦又散发着悠远的古典韵味。

从西南到江南,初到南京的她在贴吧找到了老师的联系方式。这个直来直去、无畏无惧的川妹子当即买了一张火车票直接到镇湖找到了老师,登门拜师学艺。“想学我就去了。”谈及这段拜师,李欣芮只说了这么一句,没有那么多理由。也许是十八岁的热血,也许是川妹子的性格让她多了一份勇往直前的无畏和说一不二的果敢。

执着 江南水养人

在学校忙于学业和各种各样的活动总是抽不出那么多的时间,但她还是每周末有时间就会去苏州,有时候当天来回,有时候住上一天。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李欣芮独自奔波于南京与苏州,去苏州的车票都已经积了好大一摞。往来耗时六个小时,披星走,戴月归,这是她学艺的真实写照,最忙的时候,早上五点就得起床,扛着一米的绣架赶车前往苏州,晚上又得在十一点半宿舍关门前赶回学校。白天在老师家除了中午吃饭的半小时,其他时间一直坐在绣架旁学习。

李欣芮同学作品《合欢》。张稆屹摄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师父的家就在太湖边上,她和师父都喜欢临着窗搭起绣架,每每眼睛酸涩的时候,抬起头望过去就是泛着潋滟水光的太湖。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她吃过太湖里的鱼,看过日暮下太湖里晚归的打渔船。看过春夏,也听过秋冬。她说:“我一直都觉得,一定是这里的灵秀的山水才养出了这些心灵手巧的人儿。”拿起绣针,直爽泼辣的西南川妹子在江南水乡的浸染中觅得了她的初心。回首这一年半与苏绣的接触,她颇为自豪:“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绣出的第一幅作品就被师父的婆婆师姐称赞,还算是个有天赋的。断断续续的竹子梅花荷花玉兰兰草 蜻蜓蝴蝶二十四桥什么都绣过。除了第一幅作品舍不得卖之外,后来绣的小玩意儿做成小屏台,扇子,挂框都寄放在师父的店里售卖。也算是一笔收入了。”

传承 担起承上的责任

今年暑假,李欣芮和她的朋友们组成了“寻绣归”暑期实践团队,一起探寻苏绣的前世今生。团队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省份,一放假就踏上了镇湖“寻绣”之旅。从古至今,都是女性从事刺绣的较多,“寻绣归”暑期实践团队里却有一位来自天津的“绣郎”,他就是孙鹏晖同学。虽然面临着诸多顾虑,孙鹏晖同学义无反顾地来到镇湖,他表示:“我加入团队的初衷,就是一份对苏绣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愿意尝试。”

如今的李欣芮对于苏绣除了不变的一腔热爱,针起针落间,她更意识到了传承苏绣的责任。“我们存在于这个时代,在我看来无非是两种任务,一种是承上,一种是启下。承上者,集古人之智,传古人之慧。启下者,研人类根本,究未来之势。若是问我是哪种,我会毫不犹豫是回答是前者。”

创新 古典与现代的激荡

在实地走访,拜访大师访谈名家之余。团队队长李欣芮同学,以切身实践尝试为苏绣注入现代元素。“球状图书馆是我校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同时也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谈到要融合的现代元素,我脑子里首先冒出的就是它。”李欣芮同学这样说道。于是,她以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为题材,创作了苏绣作品——《绣球》。

李欣芮同学作品《绣球》。张稆屹摄

由彩绘南财图书馆为底稿,经过选线配色,上绷,劈线,刺绣到最后绣成,落绷框裱,历时半个月而成。绣成之后的作品,图书馆如平日实地所见一般,反射着太阳的光亮。小小的一片天空,李欣芮也选择了两组蓝线,八种颜色去表现天空的色彩。在刺绣的时候,李欣芮还加入了自己的发丝。“发绣自古有之,以发入绣,这代表这一种生命的延续。”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与苏绣作品《绣球》合影。张稆屹摄

最传统的刺绣手艺,极具现代设计感的南财图书馆,二十岁的年轻绣娘。这不正是对传承最好的一份答卷吗?传承从来都应该是脚踏实地的。亲手握针劈线,亲手看着一副作品在自己手下诞生,赋予情感,赋予生命。苏绣,不再是一个单薄的词语,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与书法,琴艺一样,修身养性。将一点一滴的传统文化刻入自己的生命,这才叫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23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一位老人26年的坚守,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财富
他是驻扎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的播绿使者,一心只为土地而播种;他是开辟出“山变绿,水变清”小流域治理聂家河模式的一线人物,潜心创造黄土地上的“小江南”;他是坚守在宁夏固原这片贫瘠之地上的厅级退休干部…
“筑梦丝路”实践调研团正式返航
7月24日13:00,青岛科技大学赴中蒙最大陆路二连浩特“筑梦丝路”实践调研团正式返程。上午8:00,团队成员首先整理了实践活动期间的资料,总结了在二连期间调研的内容和感受,为接下来调研报告的书写做好准备,之…
再识三尚学校学生:愈渐熟悉
(通讯员:彭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如是写到。这句话莫名地给予人力量,也鼓舞了一大批大学生为支教活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今,湘潭大学有一批学子有幸…
离别的笙箫抹不开彼此的回忆
(通讯员易归燕周嘉讯何惠京)离别,用晶莹的泪滴迎接明日的重逢;离别,用幸福的悲伤期盼拂晓的黎明;离别,用真诚的声音表达友谊之情;离别,用动听的音符将真情歌颂;离别的篇章已书写开来。一早醒来就看…
“蒲公英”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心得有感346
家访时,有位家长一直向我们倾述她在孩子基础教育上面的痛处,她真的很担心她的孩子在以后会被城市的孩子远远甩在后面,而据家长的诉说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家庭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终究是会受到别人…
诗意流年,韶华不负
(通讯员叶华勇沈薇陈莹)今天是来到天子山镇中心小学支教的最后一天也是文艺汇演的时候,也算是正式与小朋友们告别与自己结束支教生活的日子,本来觉得今天会十分伤感啥的,但是事实上自己感觉还是前面一两…
岭师晴天三下乡|学会感恩,孩子们
今天是格外伤感的一天,昨天晚上一直失眠,想着就要离开后勤组、离开晴天、离开孩子们、离开长坡,内心很不是滋味,但庆幸的是今天我在四年级还有最后的一节课。这是一个我上课最多、见面最频繁、倾注精力最…
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时间转瞬即逝,今天已经是安阳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驰骋九州”志愿者队伍进行活动的第七天,经过这些难忘的日子,一些感人,难忘的事件历历在目,所有的这些,都将成为永生的回忆,因为来过,见过,做过。每个…
支教组心得791
今天早上五年级的一些学生要我给试卷给她们看一下分数,她们也太小戏精了,本来我不答应,她们求得快要哭了,我答应之后一秒就变了表情。我说不需要这么重视分数啊,重要的是明白错在哪里了、自己掌握了哪些…
与友携手,共绘未来--电箱篇
2019.07.0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绘新”艺术服务团来到了贾岗社区,对社区内一些电表进行了彩绘,给社区增添了一抹亮色,使原本老旧的电表瞬间像有了活力一样。电表大都落灰了,有的还有纸条粘在上面,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