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9年7月6日早晨,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团委暑假社会实践第六小组来到了洛阳曲剧院,开展了以“行洛邑故土,略曲艺魅力”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队员主要是围绕曲剧这一洛阳当地的剧种去了解它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这天早上,我们很荣幸见到了苏恒涛老师,他是洛阳曲剧院的导演。在他的细心讲解下,我们获得了很多知识。首先,我们得知,曲剧是河南省的传统戏剧,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2006年5月20日,曲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次,我们也知道了如今曲剧的发展也面临了很大的困难。曲剧它在渐渐地失去着自我,逐渐地向京剧和昆曲等靠拢,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曲剧缺乏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自信。这一点可以概括为被同化的地方戏和被赤化的中国戏曲。现如今的为了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它一味地摒弃曲剧中特有的元素,而去学习京剧和昆曲等。这也就暗示,曲剧可能会慢慢地消失。
最后,我们还发现,曲剧的继承者在逐渐的减少。为了让戏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很多高校开始了“戏曲进校园”,但是,由于很少有学生对戏曲感兴趣,“戏曲进校园”如今也面临着尴尬的的局面。在戏曲演出的地方,很少有青年人可以耐心且而完全听懂曲剧。而且,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员,会唱戏是最基础的,但是会演戏才最关键的。对于剧院本身来说,剧院招不到优秀的演员。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知道了曲艺的知识以及它所面临种种问题,我们还知道,虽然曲剧的发展如今不太乐观,但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一直在支持呼吁大家去更好地保护继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相信,在我们国家,政府 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人去传承,去保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4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