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9年7月27日上午,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八音克谐”实践团来到了日照莒县,对当地传统剧种——周姑子戏展开调研。
关于“周姑子戏”和“肘鼓子戏”,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206页记载:周姑子也叫肘鼓子。民间小演唱。清代中叶流传于山东南部……打狗皮鼓伴奏。逐渐与用弦乐器伴奏的“拉魂腔”合流……。周姑戏流传至莒是在清咸丰(1860年左右)年间,由外籍迁入小店乡杨家崮西村的外号“南蛮子”的村民刘光明最早引入莒地,并组成周姑戏班,伴奏乐器由单一的击鼓,发展到二胡、扬琴、月琴等。此后,民间或以家庭成员为主,或搭档凑班组成戏班。后来分别组班,扩大演出范围,成为半职业性的小剧团。周姑戏以表演民间故事居多,经常演出的有《三劝》、《四京》、《八大记》等,多系反映男女爱情、家庭伦理等生活片段,颇得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喜爱。莒县境内有一民谣云“周姑戏,娘们(儿)的事,男人不屑听,老婆抹上蜜(儿)”。其传统剧目有300多个,但无笔录剧本,皆以师承关系腹本传授,要想学戏必须拜师。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周姑子戏的传人们对周姑子戏展开了创新优化。1995年莒县夏庄乡党委政府在原小店周姑剧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夏庄镇周姑剧团。由于周姑戏受地域的限制,周姑戏迷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以上,为摆脱困境,他们在排演传统戏的基础上,编排创作了许多反映现代戏,吸引了一些较为年轻的观众。在夏庄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剧团得到了健康发展。剧团和团长胡剑夫的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日照市电视台和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省市县的也给予了表彰与鼓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56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