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位于淮南回族乡中部地区村落——古沟村,存在普通话推广范围狭小,方言色彩较为浓重等问题。因此,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 民族有爱”实践团队走进淮南古沟太平回民小学,帮扶童真少年推普攻坚,将普通话带入校园,为孩子们营造讲好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与孩子们携手推普,共筑未来。
“老师,我写完这几个拼音再回家。”
团队在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们的语音基础知识存在漏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支教队员们决定为孩子们先开展语音基础教学,以帮助孩子们从根本上对普通话发音知识有所掌握。
但是,语音基础知识枯燥艰深,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可能收效甚微。因此,队员们别出心裁,将多种形式融入教学中。课堂上,队员们首先以动画的形式引入语音课程,动画里小猫和小鸭子因为方言不同而导致误会,队员们借此向孩子们宣传学好普通话对于今后学习、生活、交际等领域的重要性。在理论教学中,支教队员们结合着孩子们已接触到的语音知识,带领孩子们“一起帮拼音归归类”,介绍了各种拼音的异同,从而教孩子们各种拼音的特征。
为了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拼音学习普通话,支教队员们把普通话和团队特色的诗歌教学相结合,“日照香炉生紫烟”“万条垂下绿丝绦”等经典名句成了孩子们注音的“试金石”。在“诗歌注音大比拼”活动中,孩子们都在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整注好所有拼音,或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或是自己掏出纸笔注音。队员们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讲解,力图让学生们印象深刻。
“老师,还能再来一组绕口令比赛吗?”
“扁担宽,板凳长,板凳没有扁担长……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在微风轻拂的教室里,孩子们看着黑板上诙谐生趣的绕口令,和志愿者们一同开启盛夏的绕口令之旅。“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孩子们跟着志愿者的发音,一字一音的准确诵读,尽管他们的读音并不是那么的标准,但在志愿者的带读与教学之下,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激情被进一步迸发。在绕口令游戏的基础上,志愿者们悉心纠正孩子们不太标准的口音,让趣味教学走进学生课堂。
除了绕口令教程学习之外,志愿者们又为孩子们精心编排绕口令比拼环节,“老师,我要上台说。”“老师,我也要上去讲”“老师,我也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想要在三尺讲台上一展他们刚刚学习的“成果”。当志愿者们看到孩子们积极的态度、不断变得标准的普通话,不时地露出了欣慰与惊喜的面容。在比赛中,将精准的普通话发音融于节奏感较强的绕口令环节之中,不断提高了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水平,让“推普攻坚战”工作在太平回民小学的校园里涤荡出欢声笑语,让志愿者与学生们共同留存几分精彩和希望。
“一定要对症下药,首先解决学生们的突出问题。”
据团队备课组长陈思敏介绍,该团队自去年暑期首次进驻淮南古沟以来,始终注意收集和分析当地语料,队员们深入集市、农家收集语料,并归纳出当地方音中存在的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尾韵母不分等问题。
在此次支教活动出发前,队员就以安徽师范大学语言资源保护与研究中心为依托,了解淮南方言的这些特征的成因,并向多位教授请教如何在纠正这些现象。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胡承佼教授特别提醒队员们:“一定要对症下药,首先解决学生们的突出问题。”在备课的过程中,各位支教队员从归纳出的问题入手,讲解的重点和习题的侧重点都顾及到了辨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尾韵母等问题。
许多队员坦言,现代汉语是文学院本科生基础课程中较难的一科,现代汉语语音学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也是很困难的。在准备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队员们也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深入的思考中既可能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又在深入的思考中有了新的学术发现,可谓教学相长。
团队队长汪宇介绍,普通话是各地各族人民交流的有力工具,对于古沟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有着基础性作用。团队希望借这次普通话教学,使得当地群众能够进一步提高自主脱贫的能力和志气,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老师,我能把‘四’和‘十’的读音读准了!”孩子们的收获是队员们最根本的追求和最真切的满足。在盛夏的淡淡凉风下,推普攻坚的工作仍在前行追逐的路上,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 民族有爱”实践团队还将会继续把“推普”火炬薪火相传,照亮淮南古沟的每一个角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8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