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庄内,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专线的第二站,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传播学院的实践小分队沿着这条专线来到了五四宪法史料陈列馆,进行了参观考察与学习。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起草地,陈列馆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使人得以深入体会了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过程。
五四宪法史料馆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丛丛绿影中,庄严又肃穆的馆体十分引人注目。绕过一座山的转角,陈列馆的全貌就呈现在了我们一行人的眼前,拾阶而上,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回到了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的伟大人物为国事忧心操劳的使命感。
戴上鞋套之后,我们进入了场馆内部,跟随着门口安保人员的指引,从左手边进入参观,首先看到的是会议室的陈列摆设,接下来是毛主席的工作室,精心布置还原的场景十分真实,让人在进入场馆的同时生动地体会到历史的痕迹,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新体验。这就是场馆安排第一部分的用意,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而对宪法制作过程有更为深刻切身的体会。
大厅左半部分参观完毕,就进入了场馆的核心内容——宪法的历程。第一个房间展现的是中国成立之后的故事,房间内设有音频、视频,尤其是像电话听筒一样的音频素材播放形式,听筒内是毛主席在几个会议上的讲话,仿佛让人穿越至那个年代。按着房间设置的顺序继续走,其实也是按着宪法成立时间轴在行走,我们一个接着一个房间进行着参观浏览,就像在感受着历史长河的流淌。
1898年的戊戌变法拉开了近代中国的立宪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爆发后,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直到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近代中国的宪法命途多舛,几经艰辛与坎坷。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初稿(史称“西湖稿”),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54年2月中旬,起草小组拟出了宪法草案的初稿。然后派专人送到北京。接到初稿后,刘少奇召集中央有关人员讨论,之后将意见发到杭州。杭州进行修改后,再将修改稿传回北京。这样来来回回多次,宪法草案初稿的草拟工作才暂告一段落。馆内也陈列着许多毛主席的亲笔修改手记,十分珍贵,也十分真实,让人从各种细节中感受到宪法反复修订过程中的用心。
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各界共有1.5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是极为罕见的。9月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最终以全票获得通过。
在展厅中,队员们由展馆陈列中了解了“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展馆还有视频、文字、音频资料供参观者观看,这些,让当年制定宪法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鲜活地走了出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设立,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把五四宪法史料陈列馆设置为爱国主义教育专线的其中一站,也是给青少年对国家宪法的基础了解与教育的机会,去感受当时新中国建立的心潮澎湃,新中国启航的激动人心,绝对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参观体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