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老龄化程度不断攀升。为让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期望得到真正的实现,让医院床位紧张、养老院资源闲置的矛盾得到切实的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为了解“医养结合”战略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刘陈地区开展的实地情形以及了解当地村民对“医养结合”这一新型战略模式的看法,7月14日,苏州大学“医行泰州,实践乡医”团队深入刘陈地区,对当地的村民进行了采访。
当日下午,队员们走访周边乡镇,采访了当地各年龄段的人。从两代人的不同角度,剖析了“医养结合”在农村地区目前已经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实施的前景。而经过队员采访发现,村民大多认为“医养结合”战略能给老人带来很大益处。但还是有人心怀顾虑,认为战略推行过程当中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图为队员采访老年人。 缪小赟摄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在父母年老的时候,作为子女,照顾父母是一种责任。不过,在如今社会压力增大后,儿女迫于工作等客观的原因,不得已会选择将年老的父母送到养老院进行看护。子女本身是希望养老院能够使父母得到更好的照顾。而在现实中,却很容易事与愿违。
在农村地区,将父母送去养老院大都被人们视为子女不孝的行为。这样的传统观念让年轻人觉得无奈的同时,更是让他们为许多身居养老院的老人感到内疚难过。“ 就这么跟你说吧,在农村,很少有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的。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一种很不孝顺的行为。”72岁的刘奶奶皱着眉头跟队员如是说,“因为养老院的老人很孤独,让我觉得心里很难受。”
经济负担难以承受
刘陈地属农村,考虑到当地的整体消费水平和经济负担能力,许多家庭收入较低的老年人其实无法真正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些医疗与养老机构虽具备了“医养结合”的服务基础,但是大多数机构都将目标市场定位为高收入人群。面临这样高压的经济负担之后,越来越多的老人对“医养结合”望而却步。
图为队员采访年轻人。 缪小赟摄
“只有经济条件好的有钱人才去,没钱人舍不得去,宁可在家养养老”成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心声。总之,切实实施“医养结合”战略,将现代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期待。但是在打通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的同时,尽力构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真正使多方得益,才是战略真正得以长久造福民众的关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3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