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8月7日讯(通讯员 何雨含)应团中央暑期“三下乡”专题社会实践活动“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的通知要求,2019年7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赴鄂川黔调研金融支持旅游扶贫在中西部乡村的应用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恩施开展一系列实践调研。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培养身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结合专业知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助力精准脱贫,总结金融支持旅游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政策的完善贡献力量。
恩施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土,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气候宜人,旅游业资源丰富,素有“巴蜀之风,湖湘之韵”之称。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恩施文化和旅游局,受到了产业扶贫科孙科长的热情接待。孙科长耐心地解答了队员们关于旅游扶贫的相关问题。她表示,恩施的旅游扶贫发展建立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旅游局的当前工作是辅助引导、总结经验、对外宣传。目前旅游扶贫的困境主要在缺乏专项资金上,并且旅游扶贫效果很难用精准定量数据描述。
图为实践队员与恩施文化和旅游局孙科长进行交谈 本网通讯员 梁鑫 摄
通过实地感受和访谈询问,队员们看到了恩施较为成熟的旅游运营模式,为了了解具体的旅游扶贫效果,在孙科长的引荐下实践队找到了恩施的杰出企业代表和先进农户代表。
恩施女儿城由华硒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开发,许多游客慕名前往。负责文化旅游的李总邀请队员们观看了女儿城的特色民歌表演。
图为恩施女儿城的民俗文化表演 本网通讯员 梁鑫 摄
沉浸在高亢嘹亮的歌声中,李总开始介绍女儿城的发展。“女儿城主张构建‘旅游+文化+商业’的模式,前期通过打造特色文化街,重金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民俗表演来吸引游客,刺激当地特产、纪念品的消费。公司不收取景区门票,主要收入是出租商铺的租金。”在女儿城走一走看一看,随处可见的红色字“党员商铺”令人惊喜。询问李总后队员们得知,华旅集团对出租商铺采取规范管理,尤其重视景区的党建工作,打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最后实现“跟党一起创业,跟党一起努力,跟党一起圆梦”。
图为在女儿城访谈结束后与华旅集团李总在地标建筑前的合影 本网通讯员 梁鑫 摄
恩施芭蕉侗族乡是富硒茶的主产地,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研制出了享誉四海的“恩施玉露”。改革开放以来,芭蕉以绿色、富硒为切入点引入茶旅体验式农家乐中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三个小时的奔波后,实践队员们找到了茶花山庄的小马姐。喝着大碗茶,队员们和小马姐聊了起来。“芭蕉是作为第一个恩施乡村旅游点来开发的,三年时间政府前后投资了近1000万来完善基础设施。我们这些村民就拿出积蓄带领大家投身茶旅产业,凭借自身努力已经基本摆脱了贫困。”小马姐的眼里满是骄傲。但是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先前各自经营统一定价给百姓带来了可观收入,却因部分村民为了蝇头小利私自定价,扰乱了市场秩序。后来,先进农户合作启动品茶文化馆项目,合办文化馆,主打“采茶—炒茶—品茶”一体化体验式旅游,赢回了客人和商誉。最后统一收购散户的鲜叶,统一标价,允许农户入股分红,这才阻止了市场乱象。现在可以看到芭蕉络绎不绝的游客,这离不开政府和百姓的努力。
图为先进农户代表小马姐和队员们讨论交流茶旅产业的运作模式及旅游扶贫的效果 本网通讯员 梁鑫 摄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两天奔波,队员们将恩施的旅游扶贫模式作了一个总结:在政府、旅游局的引导宣传下,以大型旅游公司投资发展和原住民合伙入股进行旅游产业公司化改造为主的逐步深化的模式。党员先锋队队员们力求提炼旅游扶贫模式,利用实践所得资料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一步阐释,让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事业,助力恩施的经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3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