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与其他八名同学组成“龙山陶韵”调研实践队。经过了收集材料、联系接收单位、实地调研等阶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对龙山黑陶文化、黑陶产业及黑陶技艺保护现状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在实地调研后,队员们展开了总结讨论会。大家对本次调研活动展开了总结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认为,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龙山陶韵”调研队以和尚化缘之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展开了调研,确立了探索历史、了解当下、展望未来的调研目标,坚持了“实践出真知”的原则,展现了山东大学学子能吃苦、能坚持的精神风貌。
(一)回望历史 寻根溯源
黑陶是中国古老的制陶技艺,发源于四、五千年前的龙山黑陶,一直享有着“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硬如磁”的美誉。了解黑陶就是拨开千年的历史迷雾,感知祖先的生活传统,提升我们个人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自信心。
另一方面,以“龙山黑陶”为范例,剖析非物质遗产发展现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龙山作为人类历史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龙山文化和龙山人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黑陶作为其文化载体,承载了当时人类生产生活和艺术审美的变迁历史。因此,我们此行实践不仅仅是探寻黑陶的渊源,更是文化上的寻根溯源之旅。
(二)虚心求教 百折不挠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曾说“命运女神很少陪伴人们走到门口”,对我们来说,跌跌撞撞的找到龙山遗址、黑陶博物馆以及各个黑陶匠人的作坊,同样也历尽坎坷。弥尔顿说“通往真实之路,既严酷又艰险”,冒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的寻访,是大家用坚毅和踏实的脚步去丈量龙山悠久的土地,去感悟黑陶匠人们或心酸或自豪的故事,去分析面对市场大潮黑陶产业的挣扎和创新。
有时候,我们也会面临质疑或是拒访。黑陶匠人、经销商本身业务繁忙,没有义务必须接受我们的访问,我们靠着乐观的心态去争取、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以谦逊的态度去倾听,柳暗花明真的就在眼前。令我们所有人感动的是山东大地上人民的热情和勤勉,数不清的路人为我们耐心指路,黑陶手工艺者一丝一缕解答我们的问题,当地政府更给我们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们每个人都铭感于心,久久不能忘怀。
(三)亲身体验 躬身实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躬身实践,是我们调研中坚守的准则。我们亲身体验黑陶的制作流程和技艺,通过探访黑陶工匠、龙山街道办事处了解龙山大地、济南市区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历史就这样一点点浮现在眼前。在感受到黑陶文化光辉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市场化大潮裹挟中,黑陶从业者或小心翼翼在夹缝中求生存,或锐意进取创新开辟黑陶的发展路径……亲身的访问,逻辑的分析,让我们得出严谨的实践报告,这何尝不是对社会的回馈和担当?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无悔的青春记忆,更有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感。
本次实践,我不仅了解了黑陶文化及其发展情况,了解了当前对于黑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也增强了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探索品质,躬身实践、亲身体验的求知精神。最后,我想用《敢问路在何方》为我本次调研实践经历作结:
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拔山涉水 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 任叱咤
一场场酸甜苦辣
踏平坎坷 成大道
一路豪歌 向天涯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文/张曜磊 图/金也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5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