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发展的需要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为探访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2019年7月14日至7月19日,海南大学“职教助乡兴”调研团在实践中走访了四所位于河南的职业学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校、郑州市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以及信阳农林学院。
第一站: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来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团队受到了该校刘老师的热情接待,在其介绍中,团队了解到学院近几年的招生情况与就业率均较为乐观,保持在99%左右的就业率与6000人的招生计划。但同时,河南省职业院校的总体招生情况依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距,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域以及办学经费的差异。在谈及校企合作项目时,刘老师表示,现在省内大多数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已经对接了多个校企合作培训项目,企业从招生就业、原料供给到技能考级等多方面全程参与学校的培养,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为学校“招了生”,还为企业“招了工”,可谓合作双赢。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依旧存在一些短板与问题,例如企业的合作意愿偏低、学生个人意愿不统一以及实现“校企生”三方利益最大化,仍然亟待解决。在之后的访谈中,队员们对“现代学徒制”产生了极大兴趣,刘老师介绍道,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是首批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单位,此制度不同于过去压迫性质的“学徒制”,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并且能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能主动服务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二站:河南经贸职业学校
一进入校园,队员们就被美丽的校园风光深深吸引。在国际处段老师的介绍中,团队了解到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全河南省专科学校中走在领先地位。随后,副院长为队员们介绍了学院中加、中澳、中马合作办学的独特项目,学生留学率达到30%,这一成绩在河南所有本专科搞笑的国际合作办学中名列第一。学院还积极探索国外的高职教育,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上世纪90年代的引进专业,针对此“舶来产品”,学院老师组成人力资源教研组去马来西亚学习经验。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独特优势,学校国际学院的学生大二、大三英语课课程量达到每周14-16节,旨在培养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国际人才、严格把控语言关。团队还了解到,学校的一大特色就是管理严格。然而纪律严明之下不乏人文关怀,段老师介绍道,在校内,学校对建卡学生无条件帮扶,各学校有帮扶对象并会在假期探访;在校外,各专业根据所长对一些乡村进行帮扶,例如工商管理学院助力河南兰考马目乡“桑蚕小镇”的建设。
随后团队在校内参观,遇到一位毕业生,在谈话中得知该学生为会计专业,经过“专升本”考试取得了本科学位,她也表示学院的“专升本”率很高,学生普遍希望抓住机会提升自己。这位学生认为学校学习环境比较好,给学生提供很多学习机会,而且近几年学校变化很大,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在不断改善。
第三站:郑州市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团队在招生办娄老师的介绍下开始了新的探索:该校主要面向河南省内招生,每年计划招生数约在3600-3800之间,在校生超过一万人。学校的就业率在94%左右。团队作别娄老师后跟随指引前往就业指导办公室,随后了解到在学生就业与实习方面,该校采用了智慧就业系统,其中有大量企业注册,系统还能进行智能化引导匹配。此外学校也广泛开展了各种线上线下宣讲会、招聘会,并为学生配备就业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学校首先尊重学生意愿,是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各教研室、各学院遴选合作企业并经过长期考察,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现代师徒制”的实践、建设校企合作班,让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中。在郑州市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他们探索出了形式灵活的操作方法:第一,课程置换,通过“创新班”或者“现代师徒制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把学校的一些课程与企业的课程进行置换;第二,邀请企业专家、技能人员到学校上课、改造课程更符合企业要求;第三,校内老师与校外企业老师构成教研团队,对课程规划进行综合考量
受访老师表示,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当前改革的落实需要更细化、更有操作性、更接地气。他们一直在尝试校企合作新方案、新模式,解决学生技能问题,如何促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校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也发挥着光和热,例如在信阳何家村建立基地,利用优势专业“电子商务”进行智力扶贫,为其产品进行推广,艺术学院也为其“红色旅游”进行一些包装规划。
第四站:信阳农林学院
作别郑州,团队来到信阳,在怡人茶香中前往信阳农林学院。队员们按照事先的约定与王书记进行会面。王书记详细地将该校的情况展现给我们。他表示,学校近几年的招生数量与招生质量都在稳步上涨,这与学校的自身建设有很大的关系。信阳农林学院作为一所农业类院校,教学的理念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从多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王书记告诉我们,学校有多所定点扶贫的乡与县,校方不仅会为这些贫困地区引入现代农业设备,还会带领同学们下乡,从多个维度改善村民们的生活。
“双向受益,量力而为”,这是王书记对下乡扶贫的经验总结与建议,他还表示当代大学生应该勇于进入乡村,应该看到乡村无穷的发展潜力,并好好利用乡村振兴所给予的平台,应该多关注物联网、农业自动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这些词汇,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将学术与技能结合起来。他表示职业教育并不代表低能,而是代表需要,在当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快速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更是要面向社会大众,职业教育的改革更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要靠每个部门的协作,“每个部门的努力就像是一滴水,最终都是要汇聚到大海的,但是水不能乱流,应该流到该去的地方。”王书记生动的比喻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他的期望,他相信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更是不可替代的,学校会乘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快车继续稳步发展,并致力于乡村振兴与改革。
此行收获颇丰,队员们不仅看到了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中所蕴含的力量,看到了学校们在落实改革积极探索的努力,也看到了职业教育学校不断向好、向善发展的过程。通过走访这些学校,队员们了解了职教实训基地的相关内容,明确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除此之外,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道路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职业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自己的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新的职教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理念、体系以及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使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和国内劳动市场的需要,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参访过程中各位老师、同学的热情和干劲也显示出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光明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7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