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拜访王曾久大师 深谈桃雕现状
来源:人文学院
作者:付丽/文 王浩励/文
除云氏家族外,王氏家族也涌现出一些雕刻精湛的桃雕艺人。于8月12日,云渡桃雕调研小分队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拜访了云渡村另一位桃雕大师——王曾久。古色古香的住宅在这一片现代化的农村环境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又让人觉得它理应存在。王曾久大师亦是云渡桃雕新生代艺人的代表人物,他自幼随父辈学习桃雕艺术,擅精雕。后长期在北京等地专门从事雕刻技艺和销售。在市场销售和交流中,技艺得到大幅提升。其代表作品《花鸟佛珠》、《核舟》更是深得社会广泛赞誉。
深谈桃雕现状
看着摆满精美作品的工作室,队长陈露露问到,您认为云渡桃雕当今现状如何?您是否有收取徒弟,将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的打算?对于我们的提问,大师说,云渡桃雕确实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局面。一方面,市场太小。对于手工艺品,产量小、价格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如今这个时代,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曾经,他也收取过徒弟,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雕刻艺术在历史的光泽中走到了现在,带着厚重的尘埃,这枚瑰宝需要传承。然而雕刻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一份喜爱它的心。在这个忙碌的快节奏时代,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琢磨、钻研桃雕。更多的人更加在意的是桃雕能否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在学习雕刻方面,一两年的时间学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若想学好桃雕,花时间、下功夫是必须的。
一刀一刻慢慢来
深谈完桃雕现状,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王曾久大师随即拿起刻刀,一刀一刻的为我们展示着如何雕好一枚桃核。他一边用心地雕刻着,一边为我们解说。通过他的解说,我们深刻理解了何为“型随材走,因材适用”。雕刻者想要雕刻的桃雕造型,要根据材料的规格,形状等外部条件来决定。因为桃核是天然形成之物,形态各异,外部纹理各不相同。因此,想要雕刻两枚一模一样的桃雕是不存在的。正如木匠眼中无废料,艺人眼中无废核。对于桃雕艺人,没有不能雕刻成器的桃核。每一个作品都是有思想、有生命的。 看着王曾久大师熟练的刀法,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桃雕的神奇。小小的桃核,方寸之间,尽展工艺精彩。
确实,桃雕的艺术非一日一年可学得来的,然而面对如此瑰宝,我们要做的便是努力地将它传承下去,让它的存在不仅仅在书本资料中,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于生活之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