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屋识一人
——“重温红色之旅,展时代新风”实践团
2019年8月1日中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为相应学校号召呼吁着,积极参与了以班级分小组为单位,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小组成员考虑到路程、实践和当日天气等多种原因,再三讨论之后选择了位于无锡市中心三阳广场的秦邦宪故居。
博古故居位于无锡崇宁路上,建于清光绪末年,整组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矗立,是典型的晚清江南民居风格。此建筑原为博古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既翕堂”三字由清末南通籍状元张謇题写。堂上挂着发黄的对联:“第一件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莫非积善”
秦邦宪,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1907年6月24日生于杭州,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21年秦邦宪到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门学校读书后,其母带着另外两子二女由此搬迁到观前街(今人民路121号)一吴姓人家的房子租住。1925年9月,秦邦宪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受党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5月回国。1931年月至1935年月,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临时中央总负责人等职。在此期间,他犯过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和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后至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南方局委员兼组织部长、《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社长等职。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秦邦宪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46年2月随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与叶挺、王若飞等一起不幸遇难,时年39岁。
200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按故居原状进行全面整修,归入“文渊坊”文物古建筑保护小区范畴,实行统一管理。2005年5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同时展出。“秦邦宪故居”匾额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修复后的故居,占地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布局完整,庭院抱厦,马头墙矗立。
秦邦宪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位于无锡崇宁路上,建于清光绪末年,整组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矗立,是典型的晚清江南民居风格。
此建筑原为博古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既翕堂”三字由清末南通籍状元张謇题写。堂上挂着发黄的对联:“第一件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莫非积善”
很荣幸能够参观秦邦宪故居,了解秦邦宪的光荣事迹。当我们踏进这座具有晚清江南居民风格的宅院时,大门上方挂有杨尚昆题写的“秦邦宪故居”匾额,进门后便是博古铜像,博古铜像脚旁放有两只加锁的木箱,铜像背后刻有薄一波题写《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名。我们都被秦邦宪栩栩如生的塑像所吸引。作为宋代大文豪秦观的后裔,他骨子里似乎天生就有一种灵气和领导力。翻看秦邦宪的历史,他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亲身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工作,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与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伟人并肩战斗过。所有这些非凡的经历,都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钦敬之情,也为无锡能够诞生这样一位伟大人物而骄傲。
秦邦宪曾在一首诗中批评那些“只看得自己是尘埃,只在尘埃中看自己”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海阔天空,应是任人翱翔之场所,人不应把自己当成一颗无用的尘土,而应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去追求璀璨的生命。
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秦邦宪为党的事业、为新中国发展前仆后继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这告诉我们要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时刻铭记我们是新时代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2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