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为更加深入了解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传承和开发现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广发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大学“一带一路”非遗保护调研团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启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活动首日,团队来到了有“天下非遗聚雨花”之称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长沙市雨花民俗艺术街区(以下简称雨花非遗馆)开展调研学习。
上午九时,调研团抵达雨花非遗馆。调研团了解到,雨花非遗馆共两层楼,一楼为湖南民俗文化中心,设有“大师工作室”、“湘西文化街”、“大学生创业街”等,非遗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调研团在走访过程中还发现有部分展馆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学习课程,有市民正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学习非遗技艺;二楼主要以特色手工艺品的展示与销售为主,方便市民游客集中选购特色手工艺品。
团队全体参观非遗馆大厅内合照
通过参观雨花非遗馆,调研团大体了解了湖南省内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现状,为后期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馆内工作人员热心的接待了调研团,并对雨花非遗馆做了详细介绍:花非遗馆是“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体验中心”、“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项目孵化中心”、“湖南省巾帼巧手创业就业基地”,主要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提供了一个集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实体门店,也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与购买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同时,馆内工组人员介绍,雨花非遗馆内入驻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达339个,其中世界级项目2个、国家级项目25个、省市级项目200余个,另有200项非遗项目传承人入驻。雨花非遗馆让湖南省非物质遗产集中,更有利于调研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直接与非遗传承人对话,直观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走访调查过程中,调研团发现了邵阳蓝印花布、浏阳菊花石、长沙铜官窑、醴陵釉下彩、湘西侗锦、湘西大鼓、安化黑茶、浏阳油纸伞扎染、瑶族女书、大瑶花炮、沙坪湘绣、木偶皮影等众多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项目的实物,感受湖南多样非遗,也对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初步了解。当调研团问及非遗相关活动时,工作人员耐心地向调研团说道:“场馆内500平米的文化艺术中心长期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周还会举办国学类文化活动以及各类非遗公益讲座,传播非遗文化。”经过实地走访并结合工作人员讲解,调研团了解到举办非遗活动是提高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喜爱程度的有效途径。
下午,结合馆内实际情况,团队决定进一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潇湘爱莲女书文化研究院院长、湖南江永女书传承人李爱莲老师热情接待了调研团一行。经过李爱莲老师的详细介绍,团队了解到了“女书”的起源与目前的传承发展情况,李老师还与团队分享了自己放弃媒体工作而学习传承“女书”的人生经历,这让队员们都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和保护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同时,李老师还向团队展示了“女书”相关文创产品,并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一款名为“水晶之恋”的文创产品是将“女书”与湘绣相结合并获得国家专利,这为调研团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团队成员参观学习女书非遗文化
在雨花非遗馆内,名为“走进非洲”的非洲主题展馆格外引人注目,据馆长张雪伟介绍,非洲馆的建立以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举办为契机,意在加强中国与非洲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非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非洲馆内,队员们学习了非洲鼓的敲打方法,也了解到了肥皂石、非洲画、黑木雕等各类手工艺品的制作与发展历程。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了解非洲工艺品在我国的营销模式与销售渠道,有利于为推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提供参考,助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走出去”。
非洲馆馆长张雪伟向队员们介绍非洲铜画
经过首日的调研,调研团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加深入,也对铜官窑相关文创产品展开初步构想,同时借鉴现有的优秀传播经验,助力铜官窑及其相关文创产品“走出去”。团队将更好地发挥青年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推广好,让历史悠久的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2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