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沟里支教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如火的骄阳一样,和孩子们的故事依然如火如荼。人道是,一片幽情冷处浓。在一次预想中平平常常感恩教育课上,我却比孩子们受惠更多。
通过在村子里对家长们的走访,我发现村子里的条件不是很好:土地不是那么多,工作岗位也很少。许多父母像远飞的候鸟,向外去寻觅更大的空间。这所学校里的绝大多数孩子就只能留在原地,且为远飞的候鸟守住一个回忆的原点。第一次亲眼撞见这些留守儿童们的经历,我很少能有共情。他们的经历太曲折太痛苦,是没有经历过这种事的人,无法想象该如何经历的。
父母希望用自己没日没夜的奋斗和离乡背井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那孩子又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父母的陪伴在他们的童年里缺位,他们对于父母,仅剩下思念和哀伤。我们准备的感恩教育,设计中的波澜不惊,被这些孩子的惊涛骇浪彻底打破。
只是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个短短的小视频,孩子们居然被视频中父母和孩子的故事感动的热泪盈眶,我感到很诧异,当课堂交流环节孩子们挨个走上讲台的时候,我才知道孩子们的故事本来是那么的让人心酸。雅琪同学的父母,自从生下他之后就一直在外打工,父亲在一次打工过程中遭遇不错,母亲因此改嫁,她从此就失去了父母,只能和奶奶住在一起;佳欣同学的父母在打工期间历经三次离婚,家庭矛盾的反复拉扯,让这个本该活泼的小女孩,过早的学会了缄默和隐忍。这个患有气管疾病的小姑娘,因为缺乏关爱和经济的支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等等。这些善良的孩子,提起自己的父母,他们没有怨怼,也没有埋怨,他们不在意父母曾经对他们成长的缺位,他们的心里只是最真诚的思念和渴望,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返回自己的家乡,多陪陪自己。
那种贯穿童年的委屈,让孩子们的悲欢喜乐,早已不再纯粹。他们的记忆里掺杂了更多的杂质。但提起父母,他们的心里更多的还是一种思念和敬佩,提起自己的父母,孩子们总会自信的告诉我们自己的父母正在为了一家人努力工作,用努力供养自己上学。孩子们都很珍惜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光,想尽办法让父母开心。我突然想到孔子的一句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孩子们虽然在能力上很难报答父母,但是在情感上却已经学会了感恩。说实话,那一刻我既感受到了欣慰,又感到有些惭愧。
我想,感恩父母,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只需要有心有力。但是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而言,感恩父母,他们可能很难有这种机会。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早慧的孩子们居然在小学时就能如背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中学生才学过的苦情句子。阳光下闪耀的,不是露珠,是孩子们晶莹的泪水。歌词里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比起他们,我们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好太好。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谁能够把自己全心全意的爱和感恩传达给父母?也许我们来到这里正是为了学习、感受、经历。
我想,所谓教学相长,不光是知识上,更多的还有情感上的。我顿时感受到了教师全面育人的价值所在,原来这种价值不光是培育学生,也培育教师自己。感恩教育课上孩子们揪心的哭声,都好像对我是振聋发聩的告诫。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事,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也许更该自己掌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