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雨季,一些城市总会上演“城市看海”的景观,如何防止城市内涝,成为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这一新兴理念由此而生。为使更多居民了解“海绵城市”这一新兴理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风调研队近日前往青岛市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交流。
探秘海绵城市,科学看待其作用
队员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了解到,海绵城市要成片区、系统化建设才能发挥出应有功效。为避免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青岛总结试点经验,目前,李沧区、城阳区、高新区等已完成部分重点建设区域的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其他区也已启动。
“海绵城市是一种系统化的理念。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起系统化治理的理念和思路。”推进处负责人说,青岛高度重视以海绵城市理念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科学编制系统化实施方案,强化系统化治理。
之后调研队员抵达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先工作人员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具体内容: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随后,小组技术人员郭大炜接受调研队的采访。采访之前,郭大炜简练地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概括为六个字:渗、滞、蓄、净、用、排。他指明,这六个字既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指导纲领,也是其建设的设计理念。问及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致规划时,他说到:“青岛市是国家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而李沧区是青岛市唯一试点片区。李沧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共分为三个部分:楼山河汇水分区项目包、板桥坊河汇水分区项目包、大村河汇水分区项目包,共含8大类269个项目。”
“该工程东侧紧邻青银高速公路,西侧与巨峰路相接,总面积约20.5万平方米,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设计采用‘源头削减、末端截流’的思路,结合‘渗、蓄、滞、净、用、排’措施。” 讲解人员从现状基底条件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沧区海绵城市的原理和效果:“它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塘、蓄水池、雨水收集池、透水铺装、植草沟、砾石缓冲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预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污染物去除率总控制率63.2%,满足规划要求。”
队员表示非常感谢李沧区建管局和区海绵办的热情接待和详细讲解:“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为黄岛区及整个青岛市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黄岛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也更加明确了建设目标,将借鉴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加快黄岛区海绵城市建设步伐。”
展望海绵城市,积极面对其挑战
虽然,“海绵城市”有众多好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关于“海绵城市”的宣传还不到位,仍然有很多百姓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也不支持;其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材料和资金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在采访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落实后群众的反映情况时,负责人表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定期深入基层,了解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在建设过程中虽遇到一些困难,如施工过程中会堵塞小区交通等,但整体效果良好,各地居民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持支持态度。“城市的治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靠政府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各个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可以把自己的家属院作为试点,先做出示范,等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再带居民参观,从而起到更好的宣传和推广作用”队员万有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为了科学、全面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效,青岛在试点区积极构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评估系统,并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形成兼备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建设管控、宣传推广及与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兼容的系统功能,实现了对海绵试点区中3条河流、81个排口、182个海绵工程以及353台在线监测设备的全方位、动态化管控,支撑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管控、建设成效展示及相关决策支持。
本次采访旨在获得官方的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资料,同时使调研队员更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为后续的采访与宣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采访也将成为长风调研队后期的‘海绵城市’建设平台的形成的第一手资料”,长风调研队队长孙天阳在采访结束后说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