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除建设理念外,采用的材料及设施构建也是重中之重。为探究“海绵城市”建设材料及设施的具体细节,更好地了解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秘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风调研队在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小组成员郭大炜的带领下,近日前往海信南岭风情小区及李沧文化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了海绵城市的具体设施与整体布局,并就海绵城市项目的计划与实施提出针对性问题。
走进宜居小区 观赏绿化环境
李沧区地处青岛市区北端,是进出青岛的咽喉之地,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是现阶段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是调研团此次青岛之行的重点调研地区。“居民海绵建设的方向倾向于实用性、安全性,讲求因地制宜,不同地势的小区采用不同的建设方案及设施”,在前往海信南岭风情小区前,建设小组成员郭大炜向实践队成员简要地介绍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大体分类,“而公园海绵建设主要倾向于观赏性以及耐用性”。
海信南岭风情小区改造工程B区位于文昌路西侧,面积约为2.19万平方米。一进小区,绿树成荫,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考察伊始,调研队成员在郭大炜的带领下,沿海信南岭风情小区绿化进行居民海绵建设的考察,郭大炜指出,生态停车场是李沧区居民海绵建设的一大亮点,通过生态停车场的建设,既解决雨季停车场积水问题,同时所种植的植被也将废气等污染物吸收。
在考察过程中,郭大炜询问调研队成员是否感到温度的变化,他表明:“居民海绵建设的关键在于蓄水,而植被是最天然的蓄水材料,在蓄水的同时,植被能够吸收热量,降低温度,美化环境。”为更好地体现居民海绵建设的“因地制宜”,郭大炜专门带领实践队成员前往小区内的最低点,向实践队介绍沿途的设施功能及缘由。他强调,居民海绵建设的另一重点是实现雨污分离,绝不能让雨水和生活污水掺杂流入地下管道。
当地居民告诉调研队员:“小区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生活习惯,对于居民主要顾虑如离房屋较近,雨水下渗等问题做出远离房屋、防渗等措施,一方面满足了居民诉求,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区海绵改造的要求。”据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内道路使用透水铺装,结合雨水管道改造,提高了整个小区的蓄水能力,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停车位的改造,能够方便雨水引入,增强了对于雨水的调蓄和净化。据悉,改造后,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8.4%,废水污染物消除率为56.4%。
观赏李沧公园 感受别样风情
下午,团队前往了李沧文化公园。李沧文化公园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于2017年12月7日正式施工,2018年5月中旬已全部完工,具有代表型,且该公园在当地有着较大的人流量,其改造的效果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调研团到达公园后拜访了李沧文化公园管理办公室,向负责人说明了团队的调研意图,得到了负责人的热心接待。在负责人的陪同与介绍下调研团实地观察了相关设施与改造效果。
负责人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公园入口处可见的透水砖铺装,并告诉团队成员,海绵城市的改造需同时结合公园的实情与居民的需求,所以公园的一些地区仍保留了传统的铺装。他通过实际操作向实践队员解释“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材料的原理及特性,并指明其目前最大的缺陷:耐磨性能差。“公园人流量大,更有自行车、电动车在公园内部行驶,公园内部的海绵设施往往半年便需要维护”负责人在考察过程中说道。
“这是透水胶粘石,水流在这上面接着就流入‘旱溪’,然后再汇入湖中,这样水不仅流动起来了,还滋养了公园里的绿植。” 在李村公园的龙凤雕塑前,工作人员拿着一根水管不断往路面上喷水,水全部渗入底下,路面上滴水不存。 之后,调研队员实地观察了透水胶粘石、植草沟、碎石消能带、生态旱溪、雨水花园、透水沙地等海绵城市设施。“透水胶粘石应用于儿童游乐场,使人耳目一新,既达到了良好的渗透效果,又使游乐场设计明亮美观。”一位环卫工人表示了对李沧文化公园海绵城市建设的赞许:“碎石消能在实现拦截垃圾,过滤雨水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园环卫工人的负担,原先不经过滤的雨水很有可能携带垃圾入湖,难以处理,而碎石消能带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李沧文化公园占地16.13万平方米,此次改造的海绵化工程涉及8万平方米左右。项目改造后,有效解决了公园内地表水径流漫排、山体及园路两侧冲刷严重的现状,做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同时按照周边广大居民意愿,在公园内增加亮化,改善居民休闲娱乐环境,为居民活动提供更多便利。”队长孙天阳总结了此次调研的收获。
本次考察旨在探究“海绵城市”建设设施的功效及其材料,不仅加深实践队员对“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理解,同时整合李沧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秀案例,为“海绵城市”后续的宣传推广提供经验,并找出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将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9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