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延安市丰富的陶土矿藏,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子奔赴延安开展实地调研,期望将圣地延安的红色精神融入陶瓷文化,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使上世纪就已经没落的延安陶瓷业重新焕发生机。
抵达延安后,实践队员们落脚于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居住在陕北传统建筑窑洞中。随后在基地的带领下,开启了感悟延安之旅。
延安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延安革命纪念馆,了解我党在延安度过的重要转变时期,感悟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陕北是两个点,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我们仿佛依稀还能看到,毛主席站在台上发出了激动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进入梁家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知青井,它至今仍是村里的饮用水源之一。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它在当时不仅让村民吃上了水,还解决了村民的灌溉问题,从中不难窥见习总书记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精神。随后见到的铁业社,沼气池等也都是习总书记带领村民们开展起来的便民项目,可见知青时期的习总书记就善于办实事,为百姓谋福利。
南泥湾景区广场屹立着一个硕大的党徽,仿佛在向所有人诉说南泥湾曾经轰轰烈烈的自救故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使得这片曾经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也诞生了日后颂扬传承的“南泥湾精神”。
为了体验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队员们在抵达宝塔山后选择了徒步登山。随后齐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在这样的歌声中结束了宝塔山之行。
紧接着全体成员奔赴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了解延安时期文艺工作的开展状况。周立波、贺绿汀、冼星海等优秀的革命文艺者,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鲁艺与人民同甘共苦。传颂大江南北的歌曲《南泥湾》、《延安颂》以及大型歌剧《白毛女》等一大批优秀生动的文艺作品,无不演奏出了抗战年代党和人民齐心协力,英勇抗敌的时代最强音。
稍事休息后,全体成员于下午去往枣园旧址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就是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那样一间小小的屋子里,我党的领导班子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前去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数周总理的“三用大衣”,即下雨用作雨衣,晚上用作被子,冬天又用作大衣。革命先辈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仍然醉心工作,他们的精神值得所有人铭记于心,实践于行。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接下来,我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陶瓷产业的调研,并将学习到的延安精神融入延安陶瓷产业园的开发,使延安陶瓷重新焕发光彩。
指导老师:韩一
撰稿人:河南理工大学 田浠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8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