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作为白河“三苦”党建实践调研团的一员,在实践期间到安康市白河县当地进行了调研活动。在白河县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无数干部走向基层,俯下身子,使出浑身解数,力争为所驻村民带来真正福音。他们肩负组织重托,面对群众期盼,晨起暮归,栉风沐雨,与贫困户结对子,同党员肩并肩,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扎根于田间地头。一个个朴素故事,一桩桩感人场景,无不饱含为民真情。多少个节假日奔波在扶贫一线,多少个不眠夜为了群众的安危冷暖,委屈心酸都被默默吞咽。他们用真情书写干部风采,用实干擦亮党员名片,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幸福千万家。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队员一:实地调研的五天,相当充实,这种充实,不仅来源于物质上,更来源于精神上。每天的行程满满的,早上六点起来就开始东奔西跑,晚上改稿子、整合材料,凌晨一两点都还睡不了,真是做到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但很奇怪,真正在实践过程中你是不知道累的,等实践结束了,回首你才发现,我居然做了那么多事情。我想,这就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奋斗的快乐吧。烈日炎炎、山高路远,我们只道平常;风雨兼程,我们一直在路上。
队员二:短短五天的实践生活随着时间的脚步也宣告结束,回顾这五天里起早贪黑的日子,虽然忙碌,却很充实。迎着清晨的阳光,我们早早起床,转过街角,急忙吃过早饭,又匆忙赶往车站,前往提前规划好的目的地,在五天的实践里我们走访了十几个不同的地方,感受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晚上又一起熬夜整理资料、讨论问题、分工赶稿等等,虽然任务冗杂繁难,但大家互鼓励和帮助,携手并肩作战,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感谢合作,感谢支持!
队员三:农家乐的老板告诉我们,他是因为舍不得家乡的山和水才选择在山上开了这家农家乐。这固然是个极好的点子,保住了故土也保留了乡情。可是这件事情的背后,可能是许多个没有继续待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的搬迁户们,心中的一点小小的遗憾。生在长在大山里的人们,大多深爱着那一方寸之地,或是山灵或是水秀,亦或者是人情之美,总之,那一份恋旧的情怀一直占据着心中那一方寸之地。
队员四:同是出身于国家级贫困县的我对于白河县的脱贫状况充满了期待,当然,也难免会存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然而一下火车,山路虽崎岖,但是上山的公路就让人颇为惊喜。公路都是水泥路,应有的基础设施虽然简单,但并不简陋,且一应俱全。后来在县委领导口中得知,白河县的公路连接到各个村镇处,是较为齐全的交通网络,在后来的考察过程中,也确如此,盘山公路通向山顶,许多后续的脱贫工作的展开便得益于此。
队员五:调研一行匆匆,却又有条不紊,可恨时间如白驹过隙,在白河驻留的日子一去无迹。还记得,调研前后,多方关怀。出发第一天,火车途中,柯西钢老师还千叮咛万嘱咐我们注意安全,要有礼貌,展现师大学子风范。到达白河县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没有因我们是学生而轻视,耐心交谈,热情支持。《安康日报》记者陈俊老师也在调研前后多次提出宝贵建议。身为学生,这份感动刻骨铭心,永志不忘。感谢遇见,不负相见,期待再见!
队员六:此次调研,让我清醒认识到,人不能停止吃苦奋斗。在国家级贫困县的白河高中,学校发扬“三苦精神”,“领导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年年取得佳绩。我不禁反思,这两年我并没有什么进步。回想从前,我常抱着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的思想,考试只要不挂科就好,似乎失掉了高中时的那股冲劲儿。这次调研给我启示:没有辛苦的付出就没有收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吃苦耐劳、苦学苦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队员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白河县“三苦”党建实践调研之行,让我们离开校园,去接触社会的人和事,学习到了与学校不同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经验。这是我大学第一次参加团队的自主社会实践,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调研实践前要提前商讨出可行的方案,做好相关规划。另外,与人的交流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短暂的实践转眼而过,但收获的见闻和经验却可以受益终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7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