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日,在这样一个阴沉飘着丝丝小雨的日子里,我们薪火相传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孟良崮纪念馆。或许就是因着这丝丝小雨,我们一下车,便沉浸在一种格外肃穆的氛围里。
我们一行人先进入了被列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孟良崮纪念馆。在这,我们从导游的讲解以及每个展区的介绍词中,重温了这场发生在沂蒙山区内由陈毅、粟裕指挥领导的重大战役:1947年7月5日,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经过浴血奋战一举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及整编83师19旅57团歼灭于孟良崮一地,毙伤及俘虏共3.2万人,并击毙国民党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经此一役,国民党军队全面从山东撤退,解放军实力大增,孟良崮也由此而名扬海外。通过观看展区内陈列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参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我们更是钦佩在这种悬殊的军事武器装备下,还能够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华东野战军将士们的那种顽强抗争、英勇奋斗、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当我们走出孟良崮纪念馆时,原本细细飘落的雨丝陡然增强,变成了如鼓点般密集敲击在地面上的雨点。面对这陡然增强的雨势,我们实践队本想在馆内稍稍避雨,等待雨势变小之后在到粟裕将军墓前宣读入党誓词。可就在我们避雨这一会,有一行人毅然在雨中向粟裕将军献花、宣读入党誓词。看着他们在鼓点般密集的雨点中依然挺拔的身姿、听着他们经受雨水洗礼愈发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宣读声,我们心中都不免被他们的精神而感动。是啊,当年的英烈先辈们在那样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依旧英勇奋斗、不畏敌人,我们这些年轻人又怎能因眼前这不痛不痒的雨势而退缩呢?于是我们一行人在队长李萍的带领下也大步踏入雨中,在这仿佛为我们击打节奏的雨点中,我们铿锵发声,重温入党誓词。即使之后我们的衣服头发都被雨水打湿,但我们内心却仿佛燃起了一如当年那些革命先辈般英勇无畏的熊熊激情。
下午,在稍作休整之后,我们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影视基地。在拍摄长篇历史剧《沂蒙》前,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并没有如今天般为外人所知。但自从这里排出《沂蒙》、《沂蒙六姐妹》、《沂蒙英雄》、《斗牛》等多部影视剧后,这里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聚集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南县是党的活动历史开展最早的沂蒙山县份之一。中国共产党政军领导机关曾较长时间驻扎在这里,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粟裕、罗荣桓、徐向前以及一百九十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也难怪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曾这样评论此地: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
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这里保留了古朴的村落,有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还保留了幽深的石板巷以及石板桥。当我们一走进这里,我们就好像一下子远离了那个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置身在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朴实无华的沂蒙乡村中。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这首详彻大江南北的歌曲《沂蒙颂》歌颂的就是抗战时期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出的一个特殊群体——沂蒙红嫂。在志愿者的讲解中我们得知,在抗战时期,当男人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拼命时,沂蒙红嫂就把最后一口粮送去当军粮、把最后一块布送去当军装、把最后一个娃送去送上战场,尤其是曾两度用乳汁救活小八路的沂蒙红嫂明德英事迹更是成为了这块红色土地上军民雨水情的千古绝唱。总之沂蒙红嫂用她们特有的方式支持着抗战,用她们的所作所为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用她们的大仁大义、大忠大勇、无私奉献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今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当年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当年人民在背后紧密支持配合的结果。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更应该发挥“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担起我们肩上的重任,争取早日实现我们心中美丽的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69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