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3日开始到7月15日,河海大学“千年运河毗陵忆”京杭运河常州段水利工程调研团展开了为期3天的实践调查活动。
实践背景:
忆江南,最忆江苏水。10万余平方公里的面积,17%的淡水水域,江苏占尽江河湖海之利。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赋予这片土地水一般的灵秀。然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成了江苏人的一块心病。2007年西太湖的水污染危机,让江苏的河长制破茧而出。十年磨一剑,河长制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进新时代,“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承诺催人奋进。以河长制促河长治,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始于春秋之末,其使中国东部地区的区域水运交通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作为江南运河的重要构成,既是沟通长江、太湖两大水系的枢纽性水利工程,也是江南军事、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大动脉,其由西向东横穿市区,长约23公里,是江南运河穿越南方城区的典型段落,被列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31个遗产区、27段河道之一。
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作为长三角城市的重要节点,苏锡常的关键节点,常州的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运河。但由于,水网密度高,水环境容量小,工业聚集,大型船舶往来对水质有了一定污染,污染治理成了重要工作内容,相关部门对它的管理有着相应的制度,畅通的河道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和制度。
探访历史陈列馆,寻大运河古今魅力
第一天,调研团来到了常州运河五号大运河记忆馆,在纪念馆介绍员的介绍下,了解了运河历史和人们对运河的治理方法,从中得到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启发,以此倡议大众市民爱护河水,体会运河情。大运河是常州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运河风光带,因而,传承运河文化,加大对运河的整体保护与治理,是常州作为运河城市迫在眉睫的要务。
大运河常州段的整治工作不断推进。常州市水利局在大运河常州段已建成4座水利工程,它们在防洪排涝.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常州市还积极探索建立了大运河三大管护机制,即大运河河道的保洁机制、换水机制和考评机制,并修复护岸,加固驳岸,清理河面,提升形象。市城乡建设局大力推进生态绿城建设,组织实施了25项公园绿地和生态绿道项目,新增生态绿道58. 9 km。大运河城区段慢行系统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已建好的部分河段慢行系统深受市民的喜爱。
话河长制度,扬大禹精神
第二天,实践团一行8人开始了对于常州河长制的学习和实地考察,事先他们先对河长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学习,接着对于常州本地的河流水文化情况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规划,并联系了相关地点的负责人士做出了实践的安排。他们先来到的的是常州的西瀛门城墙,城垣西沿玉带河,东至迎春桥,南沿迎春路,白云渡,惠民桥,甘棠桥、觅渡桥至西水关。城墙后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常州的运河也由此进入,可见河流的水质和水流的流速等都可以看出在河湖水的的防污治理和环境、生态政府都做出了及时有效的措施.
随后他们又去了红梅公园,常州市为改善城市水环境,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污”的要求,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工农业供水等为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并为引长江清水改善市河水环境创造条件。在关河、北塘河和澡港河的整治开发中,依靠东坡公园、红梅公园和恐龙园,形成了“三河三园”的景观线,既注意水生态的保护,又充分整合城市资源,运营水文化提升了人文生活。
横幅签名活动
问卷知根底,访谈听民意
第三天,河海大学京杭运河水利工程调研团来到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并在校园内随机抽取了一些同学,对他们进行采访或是发放调查问卷,以此来获悉他们对京杭运河的了解程度。虽然天气很热,但同学们都很热情。之后,调研团离开校园,对几位热心市民进行了采访。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京杭运河的认知十分有限,几乎所有学生对它的认知都只是来源于课本。仅有几人知道运河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通过这次调查,调研团深刻意识到了“保护运河环境,传承运河文化”的重要性。
至此,“千年运河毗陵忆”京杭运河常州段水利工程调研团3天的调查任务就结束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6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