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间万种事,唯有坚守住本心,保持当初的信念,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与心灵上的安定。
何为“初心”?就是对最初愿望的恒心、执着之心。无论是即便不盈利也坚持多年的茶馆老板,还是坚守三尺讲台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种传承文化、不让文化断脉的恒心与执着之心。今夏,安徽师大赴濉溪县临涣古镇“礼行青春”的实践团队队员们在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时,被这种坚持文化传承的“初心”所折服。
不忘初心,传承“茶”文化
临涣古镇是一座以棒棒茶与梆子戏闻名的古城,7月8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当地著名的南阁茶楼,准备深入了解棒棒茶文化。
古老的南阁茶馆,陈旧却不破败。纵然四周新建的茶馆比比皆是,且装修得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但唯独这家茶馆人声沸腾,往来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实践团队一行人对茶馆的初印象:古老又热闹。“我们这里的棒棒茶最出名,茶馆也很好!”受到当地人热情的推荐,队员们也都点了两壶好茶,感受了一次茶馆喝茶的乐趣。
耳闻着梆子戏,两碗棒棒茶喝下肚,实践队员们对当地以棒棒茶与梆子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兴趣愈发浓烈,便决定在茶馆里采访几位老人,了解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观点。
实践队员们首先采访的是茶馆的经营者。当茶馆的老板娘了解到实践队员们的想法之后,便打电话喊来了上一任茶馆的经营者,让老人家为我们介绍相关内容。
老人已经六十九岁了,但身体依旧健朗,与实践队员们交流时声音洪亮,一双眼炯炯有神。从与老人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得知,他是这茶馆的第四代经营者,现在已经退休了,茶馆就交给自己的儿子和媳妇打理,“我已经很老了,但是这个茶馆还要一直传下去”。
“之前一直都是刚好能够满足一家人的生活”,从最初祖辈只是在路边搭着茶棚,向过往的行人提供方便,做些小本买卖,一点点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直到前几年才开始有盈利,老人说起这点来很是感慨。可是从现在茶馆的经营状况来看,生意还是非常好的,队员们对老人说的情况感到很疑惑。但是当老人向我们介绍“棒棒茶”的来源时,实践队员们才明白:“棒棒茶”的“棒棒”其实是茶叶梗,成本低廉,品味也不及铁观音等名茶高,虽别有一番风味,但定价始终不高。而且煮茶叶的水,也都是纯人力运输。如此一来,盈利自然不多。
“既然盈利这么少,为什么还会坚持一辈一辈继续经营呢?”实践队员们好奇地发问。而老人却给了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有经济的原因,这茶馆能够带动临涣各项经济的发展”,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们得知,临涣以棒棒茶闻名,有许多游人慕名而来,如此一来可以带动临涣的旅游业与茶业。而且棒棒茶对外出口,也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出一份力。“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想让茶文化的传承中断啊,赚不赚钱无所谓,传统文化不能断!这茶馆已经有将近150年的历史了……”据老人说,来这里的茶客,大多都是喜欢这里环境的人,有位老人已经90岁,每天早上五点半就会到这里,一壶茶一个馍,这就是他的早饭。“如果只是为了经济利益,就将茶馆关闭而另觅生路,或许我会比现在的生活条件要好,但是我对不起这些茶客,对不起属于临涣的‘茶文化’,我不能让棒棒茶在我这里断了!”老人的话令人感触颇深,在现在这个大多数人只追求金钱利益的社会,老人的一片丹心实属不易,坚持多年传承,只为传承这独特的“棒棒茶”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与茶馆老板交谈。 安徽师范大学 程书苗 提供
不忘初心,坚守三尺讲台
当实践队员们结束了对茶馆老板的采访时,有一位被梆子戏吸引着的老先生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他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黑边的眼镜,一茶壶里是满满的棒棒茶,正专注地听着梆子戏,姿态从容且闲适。队员们觉得这位老先生很有故事,于是对老人作了一次采访。
图为实践队员与老教师交流心得。 安徽师范大学 程书苗 提供
“我是这里的老顾客啦!”老人说起来颇为得意,“我退休以后每天下午没事就来这里,茶馆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老人觉得“在这里听听梆子戏,和老朋友们聊一聊,这一下午过得很有滋味。”
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老人姓段,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语文老师。而且已经在这个小镇上教了三十年的书了,可以说是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份事业。
语文教学总是会与传统文化或多或少地有所关联,实践队员们大多是相关专业,在专业学习中也有一些疑惑,尤其是对如何教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这点感到困惑,老教师和实践队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教学不是硬灌,要学会开导、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教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他一再强调:“一定要注重内因,外因只是推动。”这些话语对实践队员们启发甚大。
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老人其实并不是专业出生的教师,他经历过由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的转变。他回忆道,那段时间既要加倍努力学习为考试做准备,又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需要用心的事实在太多了,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当问及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时,他说道:“其实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教师是一个‘铁饭碗’,当教师能够挣钱。”他沉默了会儿接着道:“但是后来教着教着就上瘾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最接近,我还是很希望孩子们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还是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老师因为并不是专业出生,为了掌握一些专业知识,所以他又需在业余时间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从语文这门专业学科到心理学等多种非专业学科,以求不断推动自己的教学实践成果,他表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本心。
采访完这两位老人之后,实践团队队员们感触良多,无论是从事商业的商人,还是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的教师,都为着自己的初心不断坚持,不忘本心,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或大或小地为文化的传承出自己的一份力,而且历时之久,令人感慨。而正值青春年华的实践队员们,为传统文化出力并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这一个暑期,这一次社会实践中,而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兴趣中、在自己的专业中,尽自己的一份力。
“文化传承不分大小,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尤其是要在坚守住自己原来的本心的基础上。”采访结束后团队队长与队员们交流后颇有感慨地总结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96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