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三下乡】聚焦休耕难点 着力促进脱贫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甘肃会宁乡村振兴调研队 作者:朱岳松 马文娜/文

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转变以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走绿色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藏粮于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目标,我国在 2016 年开始实施轮作休耕政策试点,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分别采取轮作或休耕,在不同问题区域采取差异化措施,探索耕地轮作休耕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

如今我国休耕政策实施至今已逾三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效果以及衍生的问题还不甚明朗,为了使休耕政策效果与期望目标达成一致,保证“藏粮于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三下乡赴甘肃会宁调研服务队于2019年7月23日奔赴甘肃会宁开展实地调研与服务。

休耕了解程度低

农户对休耕的了解程度深刻影响着休耕政策的推行。就休耕这个概念来说,农户对其的了解程度令人担忧,其中60%的农户表示只听说过但具体方法不清晰,仅有10%的农户对休耕一般了解(知道一点实施方法),30%的农户比较了解(知道实施方法)。不仅如此,队员们还了解到农户口中的“休耕”就是单纯在土地上不种植任何作物,并没有实行相应的管护措施。从这个方面来看,推行休耕政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土地休耕知识的科普,让更多的农户了解休耕。图1队员对农户进行调研

农户对休耕的了解程度除了对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之外,还包括了对休耕政策的了解程度。调研数据显示70%的农户对休耕政策了解度低,而比较了解的农户仅有20%。政策推行了这么久,那么各级政府到底干了什么?据住宅在马路旁边的柴进反映;“有段时间,村委经常进行有关休耕政策的广播,有时还会有车拉着喇叭到处乱逛。”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村干部对于休耕的推广态度还算比较积极的。但还可以更加积极,如开展休耕知识竞赛之类的,设立奖品鼓舞村民积极了解休耕。

“休耕没有必要”?

当农户被问及“休耕有无必要”时,农户的反应不一。据统计,55%的农户选择肯定,33%的农户答案是否,12%的农户持中立态度。按理说,农户与土地打了多年交道,也应该清楚环境资源不可以过度利用这个道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45%的农户不选择“是”呢?图2队员与被采访的合影

这些农户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自己都不够吃呢,哪里敢不种地?”这句话可见一般,会宁县土地退化严重,农业收入很低,一年产量基本够一家人的粮食,故当地大部分人不得不从事着其他职业以维持生计。

但是当队员问起“如果政府给予满意的补贴,是否愿意休耕?”时,几乎100%的农户选择“是”,少数人的担心也出乎原本的意料(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是对自己产量的自信,对土地有着特殊感情。

当然影响农户休耕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就仅以农户的认识方面对会宁休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总体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家制定的政策符合国情,现在需要做的是让政策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需要我们不懈的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0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东南大学学子三下乡:践行教育关爱,助力脱贫攻坚——“至善东南-携芯彩云”赴滇教育关爱服
近日,来自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多位师生组成“至善东南-携芯彩云”赴滇教育关爱服务团,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踏上社会实践之旅。通过举办“至善东南”科技夏令营,为当…
【暑期三下乡】助力土地休耕 定格最美青年人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农业的根基。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从人们在北大荒、新疆等地的荒原上开辟新天地,到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大规模改造,再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轮作休耕,中国人在耕地上投入的精…
【暑期三下乡】休耕之路前景广阔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然而我国部分耕地正面临土地肥力严重透支、地下水严重超采、生态严重退化等问题,对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威胁,这要求我国必须加快推进耕地的治理修复工作。党在十八届五中…
【暑期三下乡】西农学子赴甘肃会宁调研团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十九大中习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关爱呵护成长
2019年暑假,我和赴清水外国语学校爱心支教实践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经历了为期15天的暑期支教生活。15天的支教经历,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15天的支教体验,成为了我人生宝贵的财富;15天的支教感悟,激励着我不…
【暑期三下乡】 三下乡回味与心得
唯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最令人不能忘怀,唯有人与人相处时的情真意切最令人感动。这个假期刚开始没多久,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调研队伍的其中一名成员,我来到甘肃省会宁县对农户进行关于土地休耕…
逆风而行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许是顺利,也有可能是挫折。在这样的境遇下,心态似乎显得尤为重要,顺境中不忘初心,逆境中亦要永不言弃。…
多幸运,遇见你们
为了让贫困学生在暑假也可以好好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素养。2019年7月6日起,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清水外国语学校爱心支教团队奔赴芜湖市清水镇清水外国语学校开始了三下乡爱心支教活动。清水…
愿你们的人生如你们笔下一样多彩 ——赴芜湖清水外国语学校爱心支教团队开展美术课程
7月10日,生科院赴芜湖清水外国语学校爱心支教团队在芜湖市鸠江区清水外国语学校对五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美术课特色智育活动。上午九点,志愿者老师在与学校老师沟通过后,抱着一堆画笔和颜料盒走进教室,通知台…
梦与梦的编织,心与心的碰撞
为了让贫困学生在暑假也可以好好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素养。7月6日起,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清水外国语学校爱心支教团队奔赴芜湖市清水镇清水外国语学校进行爱心支教活动。清水外国语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