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守望乡村情.振兴中国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的支教活动,在西平县金刚村金刚小学持续开展。团队8名成员在昨日的活动中完善教学计划,加入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秩序井然。
在昨日的红色文化教育取得初步进展后,团队成员决定于今日给孩子们带来一堂有关家风、家训的课程,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到家风家训。
家风的内容中,包含了家教、家训、家诫、家规、家仪、家范、家和、家信、家德、家学十个方面的内容,涵盖方面广,让孩子们一下听懂是不太可能的,首先得从家风的含义开始说起。
习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亦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家风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跟家庭、家族的贫穷与富有、社会地位高低没有关系。家风是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还可称之为家庭文化。
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其言行举止,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家风的特征,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无意识的润物细无声的家风,比具体的教育活动给人的影响更为深刻而持久。家庭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培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对活生生的人进行培养教育,最有效的是家风的熏陶。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或施教的重点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即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的人。而人格是内在的东西,必须依靠良好家风的熏陶,才能渗透到骨髓。树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有孩子问道,老师,我们家好像没有家风啊。从狭义上来讲,没有家风也是一种家风,家风有别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在家庭的长期延续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而一个家庭的家风是需要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来维护的,大家彼此的良好习惯和高尚道德会促成优良的家风,让大家携手一起,树文明家风,创美好家庭。
在这堂有关家风的讲座完成后,学生们反响热烈,纷纷向我们分享自己家独特的家风。于是我们将话题引导,让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有关家庭文化风俗的讨论。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将自己家中独一无二的节日文化等风俗都进行了交流,相信他们一定在这一次的讨论中获益匪浅,也了解到了家风、家训对一个家庭至高无上的作用。
通过今日的支教活动中,团队成员成功将乡村孩子所接触不到的知识带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实现了团队成员一开始就想实现的目标。当今是开放的社会,孩子生存环境中变数越来越多,而且难以预测和控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三道“加工工序”。守望支教团就要肩负起给孩子“打底色”的任务。团队成员秉承守护童心、幻彩青春、寓教于乐的初心,怀着让边远地区的儿童扩展兴趣爱好、增强动手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的初衷,将把自己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支教活动中去,给孩子们的未来确立航向,也让这一次的支教活动能够圆满结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21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