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团队共行的志愿者精神
中国青年网恩施8月29号电(通讯员 石婧)
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一群人。志愿者都是怀揣着志愿者精神践行着自己的那份追求。她们也是其中一员,作为一个行动的见“益”思迁团队,她们每个人都是大学生志愿者。
一行七人,顶着炎炎烈日,她们是行走在咸丰县乡间小路上的一队志愿者。这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有关国情社情观察的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搬迁,实践的地点定在湖北恩施市咸丰县忠堡镇石门坎村和咸丰县的老里坝村,她们为此准备已久,更是希望满载而归。
在她们的团队里,每个志愿者的原本角色都不一样,有城市里来的对农村丝毫没有了解的,有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有远道而来的新朋友。但是,在这次的实践中,她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身份一样,此行目的一样。
图为见“益”思迁队到达的第一个固定安置点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婧 摄
夏日,伴着太阳散落下来的阳光,总是带给人一种活力。要抵达各个实践地点,其实是需要一长段车程的,带着对这份志愿者工作的热爱,在大巴车上,随着阳光的移动一行七人还在车里讨论着该怎么把这个工作做的更好,怎么样去应对可能的随机事件等等。她们最初选择精准扶贫易地搬迁这个实践调研,因为她们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代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一直是前行的目标之一,通过这个调研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有一定帮助的,她们更是想着这个帮助可以尽可能地大。
到达实践地点以后,按照团队分工,每个人开始着手做起工作,摄像、录音、采访、笔录。开始进行这个工作,首先感受到的是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地温暖,对于这群志愿者大学生,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开始,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把他们知道的悉数告知,也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还不忘给这个团队实践可改进的建议。收到这样的回应,团队里每个人都乐的不可开交,一直感慨着“这也太好了吧”。
稍稍整顿便又提着大包小包,带着这个好开头,接着去深入主体——-老百姓。这个易地搬迁的安置房是成排成片的,一家一户的慢慢走来,在家的大多是留在家的空巢老人,而老人又都是格外的慈祥可爱,采访的时候,老奶奶总是要团队成员们坐,自己站着,这也许是中国的某种待客之道吧,但是注入给她们不仅仅是一份又一份的暖流,还有一份格外大的鼓励。每采访完一户人家,走出门,“这也太好了吧”的话总是在嘴边和着嘴角的疯狂上扬。这是团队共行志愿者精神的收到的最甜的回报。
图为见“益”思迁队正在采访石门坎村陈书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杰 摄
图为见“益”思迁队正在与已进行易地搬迁的村民进行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萌 摄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吃饭是在当地路边小摊和工人们一起的;走在路上实在抵不过有些不近人情的太阳时,每个人都是随地而坐;在桥上蹭着小溪送来的凉风,也不忘与同坐在那的老爷爷巴拉两句;一路走走停停,她们都在与随行的蚊子战斗….那一个月,她们白天尽可能的与村民们拉近距离,进行交流,晚上忙着整理当天内容,每天起早贪黑,好像都自觉地把当年冲刺高考的干劲再拿出来了。
在那二十天中,每个人身份都只剩大学生自愿者了,每个人都是带着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祈望而开始每一天。
图为部分见“益”思迁志愿者在石门坎村集中安置小区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杰 摄
作为一个团队,她们每个队员都是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行走在那片土地上的。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她们每个人虽是不同的角色,但每个人都在尽职尽责。她们每个人都是以志愿者精神填充着这个见“益”思迁团队,她们也在以着志愿者的身份追逐着去做这个社会的骨干。她们在实践中奉献、在团队中互相友爱、共同进步,在将来她们一直会愿意承担起志愿者这个身份,践行志愿者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22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