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 分不清哪是云哪是山
胡杨仔细描绘着沙漠的脸
绿色的风景与屏障
给风沙建一个安静的家
来自鹭岛的实践队深入西北内陆
搜寻大漠深处的中国梦
探索农企联动的脱贫路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为了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准确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富农于阗·一鹭向新”暑期实践队于2019年8月21日至9月2日前往新疆和田、阿勒泰、伊犁等地区深入基层研究新疆农业农村现代化现状,调查学习新疆各地农民通过创新生产模式增收致富的情况,同时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前往我国西部开放桥头堡——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结合国际深化合作视角助力当地群众摸索出一条解决南疆四地州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题的可行路径。
农企联动助脱贫 维汉人民心连心
作为整个实践的重点,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和田地区昆玉市224团12连的蛋白桑与西葫芦瓜套种项目进行考察学习,希望总结出一条可以在南疆其他地州推广的新型种植模式。实践队员们通过下地考察,采访合作社工作人员了解到,去年, 12连的农业合作社与北屯农资公司合作,引进了北京阿特拉斯种业公司“挑战五号”西葫芦种植项目,与蛋白桑进行套种。套种模式开发生态立体循环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由“单一式”向“立体式”发展,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由于蛋白桑生长较为缓慢,产生效益的时间较长,西葫芦与蛋白桑进行套种不仅可以增加土地及光照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当期产生效益,让种植的农民尽快尝到新型种植模式的甜头,提高农民引进创新的积极性。
在走访224团垦区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通过连队工作人员了解到,224团是发展红枣为主导产业的特色林果园区,枣树的种植面积达到八成以上,该团统一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纯净的昆仑山脉冰川融水富含有益矿物质,滋润着枣树生长;当地光照丰富,有利于红枣在生长过程中积累养分;昼夜温差极大的自然环境使得红枣的含糖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出产的红枣,红枣干物质积累量高,2013年以前,品质好的枣可以卖到一百元一公斤,然而由于近年来红枣市场过度竞争,产量过剩,加之枣农信息闭塞,红枣价格容易被收购商联合操作,每公斤价格降到个位数。枣贱伤农,红枣的整体品质也大大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摆脱过度依赖单一农产品生产的有效途径就是根据当地气候水土条件,发展多元化特色林果业。
让队员们感到意外的是,此次实践活动有幸采访到了12连“访惠聚”工作队的工作人员,“访惠聚”三字,指的是三句话: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富有新疆特色的基层扶贫工作队。实践队队员们通过咨询当地少数民族村庄的村支书了解到,“访惠聚“工作队开展了许多“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帮助孤寡老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一件件小事,温暖着群众的心田,拉近了工作队与基层各族群众的距离,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认可。
实践队队员们在村委会采访到的这位工作队队员,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建市,对新疆的基本情况十分了解,他明白南疆地区工作艰巨困难,却依旧在2018年初主动请缨前来的。他说:“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点贡献。”访谈席间,他接到电话,不厌其烦地劝解连队职工之间产生的矛盾,可以看出他对连队中每一位员工基本情况的了解都十分透彻。此外,他还表达了“访惠聚”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基层、维稳根基的决心。在了解工作队队员们的生活工作现状后,大家都纷纷下定决心要学习并宣传“访惠聚”工作队不畏艰辛,不畏风雨,深入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同在南疆的土地上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点燃脱贫致富的希望。
北疆农业立榜样 优质管理惠民生
作为蛋白桑与西葫芦瓜套种项目的参照,队员们前往北疆阿勒泰地区北屯市一个种植“挑战五号”西葫芦有八年历史的团场,希望为南疆种植西葫芦的农民总结种植加工销售经验。北疆农地里的西葫芦植株密密麻麻,长势良好,几乎让人无从下脚。188团的农户向实践队员们大致介绍了当地西葫芦种植产业发展的优势:当地由于市场链条的完善,西葫芦的加工、销售都有相应的专门企业可以对西葫芦成熟之后的后续环节进行接手,当地农民不愁产品销售,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合理高效进行作物种植,西葫芦销售后能获得可观收益。实践队员们意识到,延伸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将市场力量合理有效引入南疆贫困地区,打开西葫芦加工产品的销路,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实践队员们还来到188团的海川宏鸣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考察,该农机合作社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大背景下团场职工们自发组织应对形成的产物。在改革初期,农户们单独购置维护农业机械时面临农业机械作业量少、投入大、回报期长的问题。为了团结团场职工们的力量,当地党委牵头领导选拔能人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本地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拓展外部市场。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南疆考察时发现一些农户不珍惜爱护农业机械,露天存放器械,造成农机闲置浪费。当提到提高职工们维护农机积极性这个问题时,海川宏鸣合作社的经理表示,他们也意识到必须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形成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提高农机维护的效率,最终让大家实现抱团取暖、共同增收。
投资热土迎客忙 一带一路焕新貌
实践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伊犁州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通过深入西部开放第一线,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片投资热土上深化交流的成果。该合作中心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首个跨境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以中哈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合作为主,旨在促进中哈两国经贸合作,繁荣边境地区经济。
中哈合作中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近30个重点项目入驻,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入驻商户5000余家。从中方入区游客每人每天可购买8000元人民币合法免税商品,从哈方入区的游客,每人每月可以购买500欧元的商品。凡是入区的经营者或游客可以在区内一次合法停留30天,30天内出区查验后再次进入,即一年出入12次,可实现合作中心内长年居住。根据实践队员们的调查和采访,合作中心中的店铺大多是中国人开设的,商城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种商品,涉及服装配饰、鞋帽箱包、建材家居、数码家电、美容护肤、食品百货等领域,绝大部分是中国制造的商品,也有部分面向国内游客的国际免税品牌。
在合作中心内实践队员们随机采访了一位中方农副食品商店店主,他的店铺里有销售和田玉枣和巴旦木等果干类食品,通过和他短暂的交谈,实践队员们得知他不仅在合作区内依托免税政策经营着商铺,近年来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的建设,边境口岸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迅速提升,他的生意也借助新疆不断提升的物流优势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看似狭小的店铺里,新疆各地的农产品摆放的满满当当,在实践队员们们采访的短短十多分钟内,就有好几位外国顾客进店选购。新疆各地的农产品借助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这个平台,以及不断提升的物流基础设施,销售到中亚各国乃至全世界。同时队员们也发现新疆农副产品在合作中心销售时遇到的通病——包装粗糙,产品类型单一(果干),产品附加值低,这样的产品形象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由于哈方进出口结构的特点,合作中心哈萨克斯坦店主较少,经过多方打听询问实践队员在合作中心哈萨克斯坦一侧的一家珠宝店铺,与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店主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店主不会讲汉语,实践队员们们借助英文简单交流后了解到,这家商店以蜜蜡、琥珀为主要产品,在“哈萨克之窗”商城内大约开张已经有一年多了。实践队员们们通过哈方一侧的出租车司机了解到,夏季是旅游旺季,每天来观光购物的顾客很多,其中不乏中亚其他国家千里迢迢来到合作中心进行采购的。由于“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合作框架愈发完善,在这里工作的中外商户、店员都对未来充满乐观,不少人计划扩大经营规模,哈萨克斯坦一侧也开通了更多地区直达中哈合作中心的货车与客车。
据一位服装配饰商城老板的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中亚各国前来咨询采购的客商,不少内地来的商人聘请了伊犁州附近的哈萨克族人作为店员减少语言沟通障碍,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为伊犁州当地的脱贫攻坚战役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伊犁州人民政府官网的数据,合作中心已经累计解决就业六千多人。合作中心火热的商业氛围也吸引了不少哈萨克斯坦国内的青年人,他们每日乘两个多小时的大巴来到合作中心上班,尽管通勤时间较长比较幸苦,但是可以拿到300元人民币左右的可观日薪。
在新疆,有人带着大西北的灵魂走出去,有人带着域外色彩匆匆路过,也有人选择在这里坚守一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随波追流的风沙不同,新疆和新疆人民始终迎风搏浪,站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探寻新模式、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重铸丝路辉煌。“富农于阗·一鹭向新”社会实践队自东海沿海深入新疆腹地,用最真诚的热情、最专注的视角、最近距离的接触田野勇于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民族融合最前沿,一带一路大舞台上唱响青春之歌,实现个人际遇与祖国发展的同步律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26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