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谈非遗,非遗路上困难多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我国有着渊源的历史背景,深厚的历史文化。7月1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一行人再次来到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和王智老师报告这次实践之旅的收获和感悟,并请教王智一些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在实践活动以及和王智的讨论结束后,感悟颇深,故有此文。
西安的十天非遗之旅,启为创新团队分别去了杨凌镇上川口村、姜嫄村,武功镇的后稷教稼台、姜嫄墓,西安市碑林文化馆、西安市博物馆、茯茶镇的茯茶博物馆、马明仁膏药工作址,参观了各个非遗项目并和非遗传承人了解该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传承经历。我们被各个非遗项目的产品深深震撼,同时也有很多担忧。
在各个项目的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各个项目的传承现
状。比如上川口的锣鼓传承,现在的工人大多都是中年偏老年人。“我的孩子、孙子都没有学我的技艺,他们不做锣鼓,太累了,我也没想过让他们做这个,吃不了这个苦。”一位老艺人这样说道。在了解到他们传承的艰难之后,我们通过各个途径了解这些困难的原因,并对比于周围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现状,发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中,我们越发被祖国的文化震撼,惊讶于古人的智慧。一项项非物质文化,无论目前是否申遗成功,都有着他们的独特技艺与文化底蕴。一件件优美的工艺品在能工巧匠的手下诞生。然而,现在却由于种种原因,渐渐没落,淡出历史舞台,甚至濒临失传。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的时间较晚,在2005年出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那之后,我国开始全面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和申遗之路。在那一年,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据了解,为了这一项目的申遗,韩国用了多年时间打造特色端午节,宣扬他们的端午节文化。我们起步比许多国家晚,在非遗保护这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努力,非遗保护道路还很漫长。
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传统手工业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然而,在目前的工业、信息化时代,传统手工业逐渐没落。他们生产效率低,跟不上人们对他的需要,人们开始用机器代替大量费时费力的环节,却导致了文化的流失,技艺的断代。目前,申遗成功的项目得到了保护,大大改善了传承情况,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还有大量的值得保护的项目,仍然面临困境,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申遗失败,濒临绝迹。
在短短的十天之旅,我们看到、了解、宣传的非遗项目只是我国
众多文化遗产中很小的一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这个大工程中,我们大学生只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宣传非物质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愿意去学习、保护、传承。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相信,当青年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的价值,愿意学习,传承的时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在新时代创造新的价值,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42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