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再次重游沛县就垃圾分类展开调查。
沛县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探索“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治理模式,实现农村垃圾治理减量化、资源化、长效化。
几年前,在沛县的不少村庄,不少村民家附近都有个小垃圾堆,堆着草木灰、果皮蔬菜等垃圾。这些垃圾或倾倒在马路上,或堆积在河沟边,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如今,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治理措施,村庄“颜值”高了,一些垃圾也实现了“变废为宝”。
在大屯街道安庄社区,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村里的保洁员告诉记者,农户将“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投放后,他们利用收集车定时上门分类收集,每天会把“可堆肥垃圾”就近送至分类处置中心,发酵后做成有机肥。“其他垃圾”经中转站压缩后送至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力争做到收运“不落地”“日产日清”。
据了解,2017年6月,沛县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县利用“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模式,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覆盖3-4个行政村,服务人口8000-10000人”的标准选址,利用闲置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建设阳光房,采取好氧发酵工艺处理有机易腐垃圾。此外,还在五段、鹿楼等镇建设沼气池,采用厌氧发酵工艺进行处理,让沼渣、沼液还田,沼气惠及附近村民,达到了环境治理和经济效益双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71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