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中,有一大批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就了光照日月、流芳千古的永恒丰碑。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抗战史,挖掘红军先烈感人的英雄事迹,加深青年大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革命史、红军史。7月20日,“寻红迹·忆峥嵘”照金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陕西省铜川市, 有幸邀请到了一位红军后人——杨飞鸣,面对面聆听其讲述爷爷杨重远的感人事迹。
杨重远,原名杨敬熙,号弘毅,1894年9月19日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麻地沟村一个雇农家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驻防延川、清涧、宜川等地,后任职西北抗日同盟军参谋长,是陕北红军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亲密战友,也是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采访中,杨老师(杨飞鸣)跟我们讲,爷爷(杨重远)名字取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担子很重,身肩大任,而路途遥远艰辛。
杨老师介绍,1933年5月中旬, 红二团转战到旬邑县的阳坡头时,刘志丹让爷爷去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任政委,爷爷率一支队返回陕北途中,在安塞、安定交界地董家寺与敌民团遭遇。他沉着坚定,与支队长强世清一起指挥部队顽强战斗,多次击败敌人的进攻。5月29日,在安定县谭家岭又遭敌军两个连的袭击,爷爷在战斗中不幸腿部中弹,却坚定地命令:“不要管我了,撤出去一个就能保存一份革命力量。”他以断墙为掩体,沉着阻击敌人,掩护大家安全撤退。此时,敌人狂叫着“捉活的”冲到他的面前。爷爷宁死不当俘虏,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壮烈牺牲。
被问及爷爷身上具备优秀品质,杨老师说。爷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信念;有敢于斗争,身先士卒的精神;有善于思考,求真务实的态度;有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正是他这些优秀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杨家一代又一代后人,发扬和传承着他的红色基因。
采访结束时,杨老师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三点期望。他说,当代大学生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要学习先烈,敬仰先烈;要做红军精神的践行者,要勇于担当,学以致用;要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发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