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不断丰富创新基层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西北民族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乡村振兴调研小分队于7月21日赴嘉峪关市文殊镇开展了“乡村振兴,产业为主,文化为辅,人才重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旨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产业为主
实践小分队于7月21日抵达文殊镇开展访谈和调研工作。小分队队员在与该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文殊镇以“乡村振兴+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为契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真正做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在政府与社会的引导下,全面推动旅游发展。果园采摘、特产小吃、农家乐、民风民俗,静谧的小镇,舒适的田园风光,再加上一站式的吃穿住行,让游客能在现今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切身体会到慢节奏的小镇生活。”文殊镇政府工作人员王芝英如是说。在接下来的实地调研考察过程中,小分队还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大棚种植成果:外地引进的火龙果、当地特有的人参果、营养价值很高的蘑菇以及艾草种植项目。要逐步实现以大棚种植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这样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见习大棚种植技术。
乡村振兴,文化为辅
下午6时许,西北民族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乡村振兴调研小分队来到了文殊镇河口村村口就隐约听见了这样一声,“他婶儿,走啊,到点了,跳舞去!”李佳兰扯着嗓子朝对面喊去。“来啦!来啦!”那头很快应了一句。夜幕降临,河口村文化广场上,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陆陆续续地循着美妙的音乐,应声而来,大家插着腰、拉着手、踮着脚,翩翩起舞……这放在以前是根本想都不会想的,现如今,分布在文殊镇的各个村里的文化广场,已然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绝佳的消遣地儿了,丰富了大家的文娱生活。除此之外,每年还会举办以“梨花映雪·香遇石桥”为主题的“梨花节”和“鲜食玉米节”等诸多文化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据文殊镇政府工作人员说,为了实现以文化育民、乐民、惠民,市政府推出“三清两改一绿一提升”行动,新建改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2500户,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开展村庄绿化,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对每个村还特别设立了农家书屋、孝老饭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惠民服务设施。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河口村孝老饭庄慰问老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西北民族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乡村振兴调研小分队为了深入了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总体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与镇、村两委、返乡创业青年座谈等方式了解到:青年致富带头人40人,青年技术人员72人,农村实用人才15人,返乡创业就业青年87人,占农村青年人口13.5%。
近年来,嘉峪关市全面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着力在乡村人才技能培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小分队还在文殊镇政府办公室通过访谈了解到,文殊镇团结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传统农业,全力推进艾草种植项目,发展种植户600户,面积2000多亩,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同时投资200多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的艾草艾产品加工设备生产线一条,注册“艾中堂”艾灸养生馆一家,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各项人才扶持项目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切实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60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