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号湘潭电(通讯员 李佳峻 金赛阳 沈静雯)发展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有利于发扬红色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作用,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有利于增进人民的爱国情怀、培养人民的高尚情操、铸就人民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湖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理论普及宣讲团以“步入伟人圣堂,寻找教育之力”为目的,根据疫情防控下采取“不跨县、不跨市、不跨省”的就近原则,金赛阳、沈静雯、李佳峻三位成员来到南京夫子庙、长沙杨开慧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杭州纪念馆,深入学习红色文化、领悟烈士精神,为进一步普及红色教育,从而助力“教育永不熄,助学永不断”的目标。
出发前,实践团团员利用互联网科技的优势,浏览红色网站、查看参观攻略、了解参观地的基本信息,为此次活动做了充分准备,从而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完成。
实践地之一——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而且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同时,南京夫子庙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
实践团团员与孔夫子雕像的合影 金赛阳摄
夫子庙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包括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规模宏大。南京夫子庙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痕迹,经过多次的毁坏与重建,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改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初原府学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陆续修葺复建,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教育发展史展示墙 金赛阳摄
实践地之二——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地处杭州市西湖风景区核心区域北山街44-49号,总占地面积约3100㎡,隶属于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为从事公益服务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益一类)。馆舍为民国历史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处处彰显出精致和谐之美,馆舍内部曲径回廊、古木葱茏,还留有吴昌硕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楹联匾额和吉祥图腾。来到馆内,会发现千年的西湖美景、百年的历史建筑和中共杭州地方党史的独特韵味三者交相辉印、惟妙惟肖。
中国共产党杭州纪念馆石碑 李佳峻摄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按照历史脉络和时间顺序,设有三个展厅分别展示州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部分历史。馆内共征集杭州党史各个时期各类文物2358件,展出实物500余件。通过历史和各类文物,团员李佳峻更能体会到杭州人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立下的功勋以及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90余年的艰辛历程。
中国共产党牺牲烈士部分陈列墙 李佳峻摄
中国共产党举行的多次重大事件展览 李佳峻摄
实践地之三——杨开慧纪念馆
杨开慧纪念馆是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杨开慧墓位于杨开慧故居右侧棉花坡山头上,1930年11月,杨开慧就义后归葬于此,从山脚至墓区由三层梯形平台相连,墓冢在最上层正方形平台之中,墓碑横置斜放,汉白玉石质,刻楷书碑文“杨开慧烈士之墓”。其下镌刻毛泽东撰写“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的题记。另在墓后竖立大型词碑,镌刻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同时,开慧祖父书樵与父亲昌济的合葬墓以及堂弟开明烈士墓亦在陵园内。
杨开慧之墓 沈静雯摄
通过参观杨开慧纪念馆,实践团团员对杨开慧这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女子愈发感到由衷的敬意,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诚的好党员。在纪念馆内对杨开慧同志生平的一些文字进行展出,语言质朴纯粹,俨然就是一个普通女子。在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同志回到板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条件艰苦,却从不肯离开。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80余名敌兵将其所在地团团围住,杨开慧被捕,在酷刑之下的她没有低头,在利诱之下的她从不动摇,面对自由,始终坚定自己内心的信仰,从容就义。这一趟红色之旅实则震撼人心。
杨开慧纪念馆门口 沈静雯摄
在南京夫子庙,我们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气息;在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和杨开慧纪念馆,又对老一辈的革命烈士敬佩不已,因为他们的坚持、奋斗,才有了如今的新中国。回顾历史,我们致敬——一代又一代烈士前仆后继,奋勇前行,永不退缩;面对现在,我们佩服——当今的中国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党和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实现教育改变贫困命运的目标;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国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享受到优质教育,科技将改变这一代的年轻人,而我们,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争做时代“弄潮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0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