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潮州8月6日电(通讯员 张蓝元)于2020年7月31日,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艺心向潮文化队为开展“承工艺,敬匠心”弘扬中国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的活动,奔赴潮州郑锦焕嵌瓷工作室为嵌瓷工艺撩起了这层神秘面纱的一角。
图为郑师傅完成的嵌瓷作品。郑锦焕 摄
潮汕有句俗语,叫做“厝角头有戏出”,指的便是当地的嵌瓷装饰工艺。
在广东潮汕一带,它们高高居首在众多寺庙、祠堂和古民居的顶部,堪称最夺人眼球的风景之一。它们像是高耸的云鬓和华冠,又仿佛一出出永不落幕的戏剧,在嵌瓷之乡潮州轮番精彩上演。
图为郑师傅完成的嵌瓷作品。郑锦焕 摄
神州茫茫,嵌瓷为何独独诞生在潮州这片滨海的狭长地带?
原来,在潮州这片嵌瓷之乡,地理上远离政治中心,最醒目的建筑便是各地的大小宗祠和寺庙。宗祠是现世的依傍,庙宇则是信仰的中心。人们对于神灵的虔诚与敬畏,催生了华美繁复的庙宇嵌瓷装饰。高大屋顶上的嵌瓷装饰,犹如神的华冠。
图为郑师傅完成的嵌瓷作品。杨俊聪 摄
在郑锦焕嵌瓷工艺馆,我们有幸目睹了嵌瓷工艺的制作,采访了热情好客的非遗传承人郑锦焕先生。我们了解到,嵌瓷工艺也俗称贴饶、剪瓷雕、剪黏等。大概流程分为塑坯、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
本着质朴的心意,对神灵的虔诚,对生活的期望,郑锦焕嵌瓷以花鸟、人物、瑞兽作为嵌瓷图样装饰建筑,营造出奔放的民间之美。主题方面,除了民间常见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外,以灰塑打坯为基底,郑锦焕嵌瓷还把神仙传说、戏剧桥段、英雄形象等搬上了屋顶。虽是凝固的戏剧,却动感十足,栩栩如生。
图为郑师傅完成的嵌瓷作品——《盛世龙腾》。杨俊聪 摄
嵌瓷世家出身的郑锦焕先生告诉我们,他从十岁就开始接触嵌瓷这门祖传事业,迄今已从业三十余年。
郑锦焕嵌瓷的工艺原材料便是常见的蟹壳、贝壳以及漂亮的碎瓷片。将贝灰加上草筋灰、红糖调匀成灰泥,粘着性好又牢固,恰好可以作为嵌瓷创作的基础。大型构件(如龙)的底坯中,则穿入钢筋做雏形,可以支撑结构又防锈。
要特别留心的一点是,瓷器的外表不能加水泥,但是粗胚可以。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物嵌瓷一般用时5天左右,而一座祠堂或庙宇的嵌瓷装饰,从动工到结束,可能要匠人耗时数月乃至逾年,才能大功告成。
图为郑师傅完成的嵌瓷作品。郑锦焕 摄
郑锦焕先生表示,郑锦焕嵌瓷工艺通过手工锤炼,需要专门定制,成本较大。而新兴的3D打印技术对嵌瓷工艺发展基本没有影响。
郑锦焕先生向我们透露道,对于家族传承的嵌瓷工艺,除了传给自家儿女以外,他还有心收徒,意在将嵌瓷工艺文化流传下去。谈到对于招收徒弟的要求,他笑着说:嵌瓷工艺的传承首先要具备绘画基础,还要锤炼四五年方能基本掌握要领。
对于目前嵌瓷工艺的发展现状,主要存在嵌瓷匠人较少,导致工作常常忙不过来的状况。此外,嵌瓷工艺品的制作要求严格,且少有人愿意学习,也存在着未来传承与发扬的问题。
图为郑师傅带领线下队员剪瓷。杨俊聪 摄
在潮州,人们总被吸引着抬头仰望,在蓝天的映衬下,嵌瓷的多彩釉面反射着阳光,但见鲜衣怒马,蓝盔红袍,剑气凌空,立体镶嵌的雄狮鬃毛飘舞,带露牡丹开出了倾城之色,金色蛟龙似要腾空而起,真像是一出出永不落幕的大戏。
我们懂得,郑锦焕嵌瓷工艺不仅仅是一个有情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嵌瓷中常被人忽略的一面,以瓷为笔,用立体艺术讲述着历史的精彩与纷繁。
图为线下队员和郑师傅与其儿子。杨俊聪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77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