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乡,情牵发展,助力推动中国梦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拓宽大学生的视野,锻炼意志,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开展了“科院情.励志行.中国梦”暑期返乡实践团活动。在疫情尚未结束的背景下,活动采取“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新模式。8月5日,实践正式拉开帷幕,分布在贵州各地的实践团志愿者开始行动。
图为志愿者向实践所在地村长了解村里的情况。
“和村长交谈时,能感受得出来村长对我到村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到很欣慰,并分别从寨子村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教育现状、基础设施、疫情防控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志愿者说。并就防控疫情期间谈到村里复工复产的情况。“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村里各家各户的经济情况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损失,还好国家管控得当,及时控制疫情。如今,村民们早已回到了往日的生活状态”,村长谈到。
图为志愿者在蔬菜基地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志愿者来到当地种植蔬菜的基地,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情况。志愿者在基地工作一天后提及感想说到,“半夏具有腐根病,配药打,只有进入蔬菜大棚才能了解‘菜生啥病’,了解蔬菜打包、保存的过程。”
图为志愿者统计当地扶贫户的基本信息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关键的决胜阶段,明确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在帮扶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号准脉,下对药,已成为重中之重。志愿者跟随政府工作人员探访当地社区,了解到贫困建档立卡户基本信息,建档立卡户87户331人,已脱贫75户307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优异的效果。此次下乡让志愿者明白,脱贫摘帽工作因地、因户、因人而异,没有现成的成功可以参照,不可能一蹴而就、水到渠成。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定钉精神。
图为志愿者通过“云调研”的方式向乡村支教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作为三下乡的新形势,更考验的是同学们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去实践。结合自身情况,把“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模式发挥得恰到好处。“将自己下乡后的几个大目标写成计划书。利用线上模式找到家乡实践地的乡村教师,通过制作的调查问卷向其了解一些她在乡村教学的相关问题,充分合理运用资源……”方法总比困难多嘛,志愿者这样说道。图为志愿者帮助整理今年助学学子材料
“今年上大学,正好赶上新政策,这下没有后顾之忧了。”
“今年9月大四了,在准备考研,考上研究生估计还要继续贷款,助学贷款明显缓解了我们家的经济压力!”
“感谢,兄弟姐妹3个都是贷款上的大学,不然真的读不起书了。”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重大调整》的新闻引来不少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受益者的评论和点赞。身在相关助学单位实践的志愿者在帮助学生申请政策补贴时、更近距离的体会到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志愿者还帮助统计和完善社区家庭信息,在了解社区运行的同时也看到了存在一些问题,并向领导反馈,得到社区书记采纳。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自学的能力”。实践的时候才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而社会实践正是让我们锻炼自己,拓展自身知识,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的一个好途径。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因地制宜,切实服务好建设新农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2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