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作为人类劳动智慧的结晶,反映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建筑的变化都深深地刻着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烙印。为了探寻房屋建筑变迁背后的社会深层原因,了解社会的发展轨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春有我实践队”自7月15日起在山东东营、潍坊、青岛,河南驻马店、开封,河北邯郸、邢台等七个城市展开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自六月底以来,经过半个月的资料搜集、团队商讨、可行性分析,青春有我实践队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包括阶段性规划、成员分工、预备方案等。七月初,实践队报送学校审核并很荣幸成为校级重点实践队伍。
七月中旬,实践队在不同的城市走访了当地的房屋建筑,并采访了房屋的主人或者小区物业管理员,了解到了房屋近二十年的变迁历程和建筑各方面的变化,队员们通过摄影、拍照、文字的形式记录下了当地居民眼中房屋建筑的变化发展,“对他们而言,房屋的变化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更是幸福指数的提高。”队员张思韦在采访居民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河北邢台农村目前二层楼房建筑张思韦供图
在采访和实地考察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乡村的房屋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屋布局的变化,二是房屋建筑材料的变化,三是房屋功用的变化;而城市则主要是房屋配套基础设施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政策变动以及居民审美心理变化紧密相关。居民收入增加,有能力改善居住条件,这是农村“瓦房变平房和楼房”的主要原因;居民审美水平提升,这影响着房屋布局的变化;此外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据队员崔慧慧调研发现,2019年4月1日,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城镇新建小区配套非经营性公建设施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全市城镇新建小区配套非营利性公建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和建设非营利性公建设施,保障着居住服务品质。
队员与居委会成员交谈崔慧慧供图
7月下旬,在对第一阶段的调研进行总结反思后,实践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调研。在这一阶段,队员们更加注重发掘传统建筑背后的文化内蕴,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相关文化知识,采用网上检索资料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地剖析中国房屋建筑的历史和现状。此阶段队员们把调研重心放在老式房屋上,重点观察老式建筑的构造特点。
队员正在检索资料崔文琪供图
在现代化社会,传统的老式建筑已经鲜少见到了,队员们需要到比较偏僻的地区才有机会找到这样的房屋。在实地考察后,队员们又进行了网上检索,发现中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就是框架式结构和庭院式组群布局,这在走访的传统老房子上都有所体现,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房子大多已经破旧不堪,濒临废弃的边缘。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当今社会,有这样建筑特点的房屋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内核依然留存。尽管现代有些房屋建筑的风格越来越西式化,但依然讲究现代与传统结构的统一:房屋的空间设计充分研究和把握传统建筑的木框架结构,将其很好地应用到现代设计中,赋予传统木框架结构新的涵义。此外,室内装修讲求整体统一之美、借鉴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图案,以新的造型进行装饰设计,也体现了古代建筑特征的继承与发展。
青春有我实践队走访了一些老房子,发现它们虽然年代已经久远,或是灰垢覆盖,或是磨损斑驳,但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木制的房顶和石制的墙壁仍然毫不动摇,可见过去匠人师傅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之高,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注重,才能使过去的建筑留存至今。我们当今的建筑业更要弘扬这种精神,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建筑业独树一帜甚至名扬世界。
房屋建筑是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折射着社会多个层面的变化,同时也蕴含着中华传统的建筑理念。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不仅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常识,也感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之迅速。至此,实践队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调研,将结合更丰富的实践形式,从多个维度更全面地观察房屋变迁下的社会变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13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