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日降雨,长江干支堤全线超设防水位,黄州区全区江段水位持续上涨,各单位紧急抽调人手进行巡堤防汛工作。在与社区沟通后,我在7月14日这天正式成为了长江大堤上的一名防汛志愿者。
(图为长江大堤8月1日水位状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韦嘉佳 摄)
这不是我第一次做志愿者,却是第一次接触社会上的志愿活动,这样的感受陌生而新鲜。防汛抗洪这样的志愿工作听起来总有些英雄色彩,在我接到通知后,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浮现出防汛时抗洪战士们在江水中泡得发白的脚、被三伏天的太阳晒得红肿起水泡的手臂。我的想象给防汛工作加了一层光荣的晕圈,在尚未开始工作时便将过程想象得无比美好。
防汛期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巡堤——检查长江大堤是否出现管涌。江堤靠江的一面是用水泥铺的平整的侧面,我去时水位已高出地面一米有余。安全起见,志愿者们被安排江堤另一面进行排查。为了固堤,江堤的另一面是草地,这里路面并不平整且又是斜坡,所以在堤面上行走是非常累的一件事。
我们巡堤的时间段正好被安排在下午两点到三点,盛夏的太阳裹挟着炽热的风吹过江堤,被蒸发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弥散,捂紧在口罩中的每一次呼吸都又湿又热。还没走几十米,我就已经觉得累得不行。可当我刚产生想要偷懒休息的念头,朝队伍左右观望时,却发现所有人都在认真检查草丛低洼处是否有管涌,便不由得愧疚起来。
在防汛的战线上,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并不少见,但更多的其实是已逾花甲仍冲在一线的前辈、巾帼不让须眉的阿姨。站在他们身后,我能看到他们鬓角额头汗如雨下,后背的衣裳都湿透了紧紧黏在身上。而他们好像一点儿也不觉得热,又或者是在他们眼里,身体上的炎热与肩负的责任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一个漏掉的管涌点很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绝不能马虎大意。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迅速摆正了心态,重新加入到队伍中去。认真做起事来其实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小时的路程很快就走完了,而习惯了太阳的温度之后便也不再觉得难挨。
等到回帐篷中休息时,我就在一旁听叔叔阿姨们聊天。因为我们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每逢雨季总是免不了出现洪涝灾害,每年也都会安排巡堤的志愿者。但今年的降水远超往年,甚至令叔叔阿姨们回忆起98年的洪水。他们谈起那年的大水,巡堤的志愿者们发现管涌时根本没有时间去搬沙袋,只好用身体堵住管涌口。“一个人不够,那就两个人、三个人!”清源门社区的喻幼民爷爷谈起他所见到的抗洪时情绪很激动,“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管涌口,只要水灌过来豁口就会迅速变大,那个时候最快的办法就是用人的身体去挡啊!”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却已从喻爷爷激动的语气中感受到了震撼——那是个人的无私奉献,也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和高尚信仰的体现。我偶尔会陷入迷茫,对于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产生困惑,思考一个人到底该如何在集体中自处的问题,这或许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却总是能让我思考很久。这次实践中我听故事听来的这一点体验,却恰好能让我找到继续向前的线索。
(图为志愿者驻扎地遇强风。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韦嘉佳 供图)
高尔基曾经说过:“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人不可能置身于集体之外去求自我的完整,唯有投身集体之中努力发光发热,用奉献为集体创造价值、用奉献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真正成就自己。我在此许下“以奉献付青春”的诺言,并将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我想这就是这次实践带给我的最大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2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